沈阳南部红阳煤田煤层气赋存规律研究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hua14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分析整理红阳煤田内各矿区已有煤和煤层气相关资料的基础上,重点解剖了林盛、红菱、红阳和西马4个矿区的煤层气赋存规律。综合沉积学、煤地质学、油气地质学等理论与方法,从气源岩特征、煤储层孔渗特征、煤的吸附性和含气量分布特征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并从构造、岩浆侵入、煤厚、埋深、水文地质条件和围岩圈闭等方面分析了该区的煤层气主控因素及控制机理,采用容积法计算该区的煤层气资源量和相应的资源丰度,采用基于GIS的多层次模糊数学判别方法研究圈定了煤层气有利勘探区,为红阳煤田煤层气资源勘探开发提供了详尽扎实的基础资料。采用井下宏观观测、块煤光片微裂隙测定法、压汞孔隙测定法、低温氮吸附比表面和孔容测定等方法,系统总结了红阳煤田内的孔—裂隙系统发育特征。从宏观裂隙、微裂隙、孔隙度、渗透率、孔隙形态和孔隙结构等角度红阳煤田煤储层物性进行了系统研究与综合评价。采用IS-100型高压等温吸附仪研究了红阳煤田内煤的甲烷吸附特征。并结合该区内煤种发育齐全的地质背景,研究了该区煤的吸附能力的影响因素。其中煤级、煤岩显微组分及其亚组分对煤的吸附能力具有显著的影响,而煤中的无机组成如水分、灰分和矿物含量等对该区煤的吸附能力影响较小。结合该区的沉积史、构造运动史、生烃史、埋藏史、热演化史等“五史”配置关系对红阳煤田煤层气赋存和富集规律及其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控制该区含气性分布的主控因素为构造地质和岩浆发育特征,其次是煤变质、埋深、煤厚、水文地质条件和围岩圈闭等其他因素。在地理信息系统平台下,采用容积法计算了该区的煤层气总资源量为217.87×108m3,资源丰度为(0.26-3.56)×108m3/km2,平均为1.54×108m3/km2。建立了适合该区的煤层气有利区综合评价的多层次模糊体系。该评价体系中主要包括煤层气地质特征、含气性分布特征和储层物性和可采性特征等三个主要评价准则。利用该评价体系结合GIS的方法预测了该区煤层气资源的有利区分布,并指出煤层气有利目标区主要位于红菱矿的南部,红阳矿的南部和西马矿的中南部等地区。
其他文献
本文拟介绍《尚贤堂月报》(《新学月报》)的创办背景以及该报“新学”、“道学”并举以“救时”的内容和特点,试图填补丁韪良19世纪90年代生平研究中的一段空白,并揭示他这一
"实践哲学"被国内许多哲学从业者用来诠释马克思的思想.在实践哲学的本土化过程中,中国现代哲学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也存在不可忽视的误导--历史理性主义和天人合一的价值民族
<正>笔者从事中药饮片验收工作多年,常遇到中药饮片混淆品、掺伪品甚至伪品。现将几种常用中药饮片快速鉴别的方法介绍如下。淫羊藿:为小檗科植物淫羊藿Epimedium brevicomu
介绍了盛泽镇排水管网的现状和在排水管网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对管网定线、水量预测、穿越河流等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并就东南沿海城市管网设计提出了建议。
现代文言文的存续并不是出于现代人日常交际的简单需要,而是反映着现代中国学人和文学家的一种复杂的精神需要,也应和着中国现代语言品格建设的文化诉求.体现着现代中国语言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