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模糊性是语言的固有属性,它广泛地存在于人们的交流之中。1965年,美国加州大学教授扎德发表了论文“模糊集”。这篇论文的发表标志着语言学中一个新的分支出现——模糊语言学。“模糊限制语”这一语言学概念最先由拉科夫提出。1972年,他发表了自己的论文“模糊限制语——语义标准和模糊概念逻辑的研究”,其中他对模糊限制语进行了如下定义:一些能使事情更加清晰或更加模糊的词语。1982年,普林斯采纳了拉科夫的这个定义,并进一步将模糊限制语分为两类,一类是变动型模糊限制语,一类是缓和型模糊限制语。后来,语言学家开始意识到模糊限制语的重要性,并从语义学、句法学、语用学和语篇的角度对模糊限制语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文学作品中的模糊限制语却鲜少受到人们的关注。这篇论文以小说《瓶中信》为对象,对其中的模糊限制语进行了语用分析。本文选取了小说中主要人物之间的对话,并对其中出现的模糊限制语进行分类和归纳。在合作原则指导下,本文详细分析了对话中的模糊限制语对合作原则四条准则的违反。然后,本文在礼貌原则的基础上分析了模糊限制语如何在对话中充当积极或消极的礼貌策略。最后,本文总结出模糊限制语在《瓶中信》这部小说中的三大语用功能:保持客观、自我保护和维持礼貌。这些语用功能反映出说话者常常利用模糊限制语来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或与听者建立友好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