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6L不锈钢中氧化物夹杂诱发点蚀行为的研究

来源 :武汉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qianx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锈钢在钝化膜的保护下具有优异的耐全面腐蚀性能,但在氯离子环境中仍不能避免点蚀。点蚀由于其隐蔽性与突发的破坏性,对不锈钢材料的正常使用造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且点蚀向材料深处发展迅速,造成材料的贯穿,是最具破坏力的腐蚀形式。诱发不锈钢点蚀的因素众多,其中夹杂物的存在是诱发不锈钢点蚀的重要因素,而(Al,Si,Mg)-O夹杂作为不锈钢中大量存在的一类夹杂,研究(Al,Si,Mg)-O夹杂中不同组分对夹杂整体耐氯离子侵蚀性能的影响对探明夹杂物诱发点蚀的机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原位分析法及化学浸泡腐蚀实验,并结合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研究了316L不锈钢中氧化铝、氧化镁及铬硅锰氧化物等三种典型氧化物夹杂在氯离子环境中浸蚀前后形貌及成分的变化,以及夹杂物周围不锈钢基体的形貌变化,探讨其诱发点蚀的机理。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氧化铝以单一氧化铝夹杂与氧化铝/硫化锰复合夹杂两种形式存在。在氯离子环境中,316L不锈钢中氧化铝夹杂几乎不诱发点蚀,氧化铝与不锈钢基体热膨胀性差异导致界面处产生微缝隙,在本实验条件下微缝隙未发生明显腐蚀。(2)氧化铝与硫化锰的复合夹杂中,硫化锰在短时间内发生溶解,而氧化铝不发生溶解。溶解后的硫化锰产生点蚀坑,不锈钢基体与腐蚀介质的直接接触与点蚀坑内离子交换受阻导致点蚀的进一步加深。溶解后的硫化锰点蚀坑使不锈钢基体暴露于氯离子腐蚀介质中,溶解坑内壁在氯离子作用下产生裂纹,随着浸蚀时间延长,内壁变得光滑而溶解坑加深。(3)氧化硅主要以铬硅锰复合氧化物夹杂存在,复合氧化物夹杂在氯离子中的溶解情况主要取决于铬硅锰复合夹杂中的元素成分含量。在氯离子环境下,316L不锈钢中铬硅锰夹杂耐蚀性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单一贫铬相夹杂(Cr<15 wt.%)、单一富铬相夹杂(Cr>15 wt.%)、复合相夹杂。而对于单一贫铬相夹杂,过低的铬含量(Cr<6 wt.%)会导致其耐蚀性降低。(4)在氯离子环境下,316L不锈钢中单一相铬硅锰氧化物夹杂的腐蚀是以小孔形式始发于夹杂内部,而对于铬硅锰复合相夹杂,外层包裹的硫化物在较短时间内发生溶解,使得夹杂与基体交界处产生微缝隙,腐蚀液进一步渗入微缝隙中,促进富铬相与基体的溶解,导致点蚀的产生。(5)镁铝氧化物夹杂离散分布于不锈钢中,夹杂物与钢基体的边界平直,其中各元素均匀分布。在氯离子环境中,腐蚀前后镁、铝元素未发生损失,夹杂物本身不发生溶解,夹杂物与不锈钢基体的边界处金属未发生溶解,镁元素的存在对镁铝氧化物诱发点蚀不存在促进作用,镁铝氧化物夹杂几乎不诱发点蚀。(6)铝硅镁复合夹杂通常含有硅锰元素,其中含铬硅部分在氯离子中会发生溶解,且硅元素的存在可能会导致夹杂物内部存在晶界划分,导致铝硅镁氧化物夹杂是否诱发点蚀取决于夹杂物中的铬含量和硅元素。
其他文献
本文对一类非凸优化问题的可行域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了带洞非凸域上的非凸优化问题,借鉴已有的理论结果组合同伦方法,给出了一类非凸优化问题的区域分割方法。首先,将带洞非
PPR蛋白是一类广泛存在于陆生植物中的RNA结合蛋白。PPR蛋白的缺失可带来生长迟缓、雄性不育、种子败育等发育缺陷,其作用机制主要是参与细胞器RNA的转录后加工过程,包括RNA
研究背景:间充质干细胞作为肝纤维化治疗的一种新疗法被提出,本研究团队前期研究结果显示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可以降低四氯化碳诱导的Sprague
近海水域环境由于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容易产生细菌组成成分的变化。农场畜牧场的农兽药残留,工业区中的重金属残余,生活废水中的有机化合物污染,这些压力物质导致环境中细菌
聚异氰脲酸酯改性聚氨酯(polyisocyanurate-polyurethane,以下简称PIR-PUR)泡沫是一种具有良好保温性能的外墙保温材料,但其易燃烧,阻燃性能不佳,需要进行阻燃改性。含磷量高
毒素—抗毒素(toxin-antitoxin,TA)系统几乎存在于所有环境微生物和众多致病微生物中。TA系统通常由同一启动子下的两个共转录基因组成,分别编码不稳定的抗毒素分子(蛋白或RN
随着汽车流量与日俱增,交通问题随之而来,因此智能交通系统(ITS)的发展变得至关重要,它是对交通信息实时检测、分析和处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基于视频图像和汽车流量统计研究是智能交通系统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对汽车流量检测方法进行研究,通过视频图像的分析和汽车流量检测方法的研究,采用了基于AdaBoost分类器判别的车辆检测方法和提出了以车辆重心为目标的匹配特征流量统计方法,并在汽车流量统计算法上进行G
蜂窝夹层结构由于具有轻质高强、可设计性好等优点,目前已经在航天航空、交通、建筑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甲虫前翅(又称“鞘翅”)也是一种典型的三明治夹层板结构,具有轻质高强和优化程度高的特点。国内外学者对甲虫前翅结构开展了大量研究并提出了许多仿生模型。本课题组根据甲虫前翅三维结构提出了“小柱-蜂窝”芯夹层板结构,探明了甲虫前翅小柱共享机理,证实了具有“空心小柱-蜂窝”芯结构的甲虫板具有最佳的力学性能。
微流控芯片具有耗样量少的特点,在其上可集成各种样品操作(如混合、过滤、分离等),在蛋白质组学、单细胞分析等研究领域有着广泛的运用。质谱灵敏度高、定性能力强,特别适合
非贵金属纳米材料由于具有优异的催化性、磁性、光电性等,已广泛运用于工业催化、生物分离、传感等研究领域。由于纳米粒子尺寸小,具有完全不同于块体材料的催化性质,所以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