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贿赂犯罪问题一直是困扰世界各国政府和社会的一个痼疾。特别是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仍于现代化初始阶段,正经历着巨大的社会变迁和制度变革的社会主义国家来说,贿赂犯罪不仅严重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阻碍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且直接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以往对贿赂犯罪的研究主要从法学和犯罪学的角度,而对贿赂犯罪的社会背景及社会原因分析不足。为此,以回顾社会学的犯罪理论为起点,结合贿赂犯罪的社会背景及其现状,提出从社会学意义上界定贿赂犯罪及其类型。借鉴社会学的交换理论,将贿赂犯罪界定为:行为人非法交换公共权力而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并将其分为三种类型:利益驱动型、价值取向型、关系人情型。在贿赂犯罪原因方面,从社会文化、社会制度和社会转型三个社会学研究领域进行了理论上的深入剖析,认为贿赂犯罪是多种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贿赂犯罪的控制方面,通过比较分析中外贿赂犯罪社会控制体系,提出构建社会学视野下的贿赂犯罪社会控制体系,即建立以正式控制为主,非正式控制为辅,并以正式控制引导非正式控制的贿赂犯罪控制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