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文化研究——图像社会与文学的未来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s1234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处在一个视觉文化来临的时代。视觉文化是随着现代传播媒介的革命性变革到来的。在这个时代,文化的主因是“图像”或“影像”,“世界被把握为图像”。视觉文化的到来对传统的印刷文化构成了巨大的挑战,由此带来的“视觉转向”或者“图像转向”改变了人的生存环境:依赖语言的理性思维越来越让位于依赖视觉的感性思维,图像有超越语言成为世界的表征符号的趋势。  当代文化表征为视觉文化这一趋势,引发了一系列的文化嬗变,社会由此进入了一个空前的大众文化时代,关注身体、展现欲望、满足消费……视觉文化格式强烈地凸显了欲望、权力、消费、大众趣味的一般逻辑。  视觉文化时代,文学则因图像的压力而呈现出精神深度及审美内蕴缺失的面貌。随着人们审美取向出现多元化的趋势,文学也陷入了边缘化的尴尬境地,这就在客观上提出了文字与图像相互匹配、相互补充的问题。对于“在光影间栖居与游弋”的现代人来说,如何学会阅读图像——不仅需要熟悉图像叙事这一基本的人类文化手段,更需要借助大脑对视觉信息进行加工整合——就成了当代社会不容忽视的问题。
其他文献
  本文着重从萧红的“寂寞情结”入手,分别就其童年生活、婚姻生活、社会生活三方面论述萧红自我声音的长期受到压制以至于消解,从而挖掘出导致其自由心灵压抑的真正原因——
地点:南艺后街枫亭水岸时间:2014年1月16日李:庄先生,与油画和国画相比,作为一个画种,水彩画创作是不是应该发挥它自身的长处,或者换句话讲,水彩画创作是不是不应该受到画种
著名的儿童教育专家孙云晓先生说:“好习惯好人生。”3~6岁是培养孩子行为习惯的关键期,一个行为习惯好的孩子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得到他人赞美,反之,就会受到他人嫌弃,但是,让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