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264/AVC中预测模式选择算法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mk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H.264/VC是最新的视频编码标准,具有压缩效率高、网络友好性好等显著优点,适用于交互和非交互应用环境。与以前的视频编码标准相比,H.264/AVC在率失真效率方面得到了实质性的增强。H.264/AVC性能的提高是由于它采用了一些先进的编码技术,包括帧内预测、可变块尺寸和1/4像素精度运动补偿、去块效应滤波器、新的熵编码方法等。H.264/AVC支持许多种帧内、帧间预测模式,从所有预测模式中选择最优的编码模式对其编码性能的提高至关重要。为了确定最优的编码模式,H.264/AVC采用率失真优化(RDO)方法,并且取得非常好的效果。然而,这是以大幅度增加编码器复杂度为代价的,因此本文重点研究RDO模式下快速的帧内、帧间预测模式选择算法,以减小编码器的复杂度。 本文首先详细分析了H.264/AVC编码器的关键技术,包括帧内预测、帧间预测、变换和量化、去块效应滤波器、熵编码五个编码模块。然后重点讨论了视频编码的优化技术以及RDO模式下的预测模式选择过程。最后提出了两种RDO模式下的快速帧内、帧间模式选择算法,有效地降低了预测模式选择过程的复杂度。 本文提出的快速帧内预测模式选择算法,充分利用了预测误差的频域特征以及相邻块的预测模式之间的相关性,可预先排除65%以上的Intra4×4模式,从而大幅度降低帧内预测的复杂度。该算法简单有效,适用于不同码率的编码环境。实验结果显示该算法平均可减少编码时间30%-40%,同时基本保持了原来的编码性能。 本文提出的快速帧间预测模式选择算法,充分利用相邻宏块率失真特征以及预测模式的时空相关性,对预测模式进行判断或简单分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实验结果显示该算法平均可减少序列的编码时间25%-46%,同时基本保持了原来的编码性能。 以上两种快速算法实现简单,可有效降低不同码率环境下的帧内、帧间预测复杂度,并且算法未改变H264/AVC的任何语法结构,与标准完全兼容,对H.264/AVC的实时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高光谱成像技术对同一地区的几十甚至几百个波段同时成像,将图像空间信息和光谱信息结合在了一起,常被用于地物分类、地表目标检测、环境监测、城市规划、资源勘探、灾难预警
当前,在战术通信网中,终端设备及专用网络缺少统一的标准,不同技术体制的设备互通存在问题。即使是同种技术体制不同厂家、不同型号的设备之间的互连互通也存在问题,同时随着军事
呼叫准入控制(Call Admission Control)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如WCDMA)无线资源管理技术的一个重要方面,有效的准入控制方法可以在保证系统稳定的前提下,提高系统资源利用率,
在无线通信中,分布式的系统正在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用户希望个人设备和网络元素都能够具有在任何可能的条件下自组织成为网络的能力,从而在最少的人工介入下实现无处不在的通
目前我国各大汽车厂生产的中高档轿车的发动机虽然基本上都采用了电子控制燃油喷射技术,但没有一家电喷发动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均属于引进国外电喷发动机生产线或引进国外电
  高光谱图象是新型的遥感数据,其较高的光谱分辨率和空间特性的有效结合使其具有巨大的应用优势和发展潜力。但是,高光谱图象的巨大数据量、成像过程中出现的光谱变化、混合
本文针对县级电业局业扩报装业务复杂,工作流程变动频繁等特点,通过对县级供电公司需求的详细调研,运用可视化标准建模语言UML,构建了业扩报装系统的框架模型;通过对数据库表
逆合成孔径雷达(Inverse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简称ISAR)是一种能够对非合作目标进行高分辨率成像的雷达,无论在军用还是民用领域都有着广阔的前景。舰船是重要的军事目
多媒体技术正在迅速发展,应用领域不断拓广。与之相适应,各种多媒体数据压缩编码标准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MPEG-4 是现在最重要最有影响的多媒体数据压缩编码国际标准之一
远程被动定位与跟踪是目前声纳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针对单基阵纯方位目标跟踪方法的不足,研究了基于双基阵方位——方位被动跟踪的非线性滤波和数据融合方法。双基阵被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