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芦笋(Asparagus officinalis L.)别名石刁柏、龙须菜,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一种深受消费者喜爱的高档蔬菜,有“蔬菜之王”的美誉。芦笋茎枯病是生产上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在我国芦笋产区,特别是在南方地区普遍发生,严重威胁着芦笋产业的健康发展。本文通过病害调查、分离鉴定病原菌并从病原生物学、抗病种质筛选及化学防治的角度进行研究,取得了以下研究结果,可为选育抗病品种和生产上防治该病害提供科学依据。1.对海南省4个主要芦笋产区的茎枯病害进行了调查,并对病原菌进行了分离纯化,共获得纯化菌株8个。2.对4个代表性芦笋茎枯病病原分离菌株进行了rDNA-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4个参试菌株的ITS长度均为600bp左右,经NCBI的blast比对后确定4个参试菌株均为天门冬拟茎点霉(Phomopsis asparagi Sacc.)。从所构建的系统发育树的结果显示该4个菌株之间相似性较高。3.对所获得的4个纯化菌株在培养基、温度、PH值、光照菌丝致死温度等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病原菌在PSA培养基上生长速率最快,菌丝较致密,菌落白色且产孢量最多;菌丝生长的最适宜温度为25℃;最适pH值为5.0,菌丝致死温度为60℃,10min,菌丝生长对光照要求不敏感,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生长速率无显著性差异。4.对26份芦笋种质做了抗病性筛选实验,结果表明:高抗种质为野生型大理天门冬和B7/TX-4,这2个种质接种后的病情指数均为0;中抗种质为井冈701、TC山东、井冈全雄(2)、B4-a/B20-a(紫)、B19-c(H)、B2-a/SD、B3/TX-6,其病情指数在20以下;高感种质为冠军、井冈红、B23(05)-①/B2(H),其病情指数为65-80。5.对15种杀菌剂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ECso值较小的杀菌剂为多菌灵,为0.8721mg/L;甲基硫菌灵、百菌清、嘧菌酯、丙环唑、异菌脲、代森锰锌等次之,EC50值分别为1.4404、1.6557、3.2345、6.4986、6.7205、15.5960mg/L。将室内表现较好的前5种药剂用于大田试验后其综合防效分别为68.16%、79.57%、77.88%、58.63%、55.70%。建议生产上采用这5种药剂进行大田防治,同时注意轮换使用以避免产生抗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