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国际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以文化和知识为核心的创意产业在世界各地蓬勃发展,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我国的许多城市已经将创意产业作为战略产业和支柱产业进行发展,并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为代表的创意产业水平较高的城市吸引了众多创意产业人才在此发展。 创意产业人才在这样一个充满竞争的大环境下显得十分重要,高校作为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担负着为我国培育有创新思想、能创造产品的高素质人才的重任。我国有约88%的高校都开设艺术设计专业,如此多的高校如果以一个培养模式去培养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不但违背了该专业自身的创新性发展要求,更严重的后果会造成整个社会人才需求过剩。只有以独具特色的培养模式教育学生,才能让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更好的适应不同地区、不同需求的环境。浙江农林大学艺术设计专业创办28年来,一直在努力探索艺术设计特色化办学的思路,但是从创意产业这个大背景下探索该校的特色化教育却是一个全新的角度。笔者通过更深层次挖掘该校的办学理念、课程设置、人才管理等,发现了一些特色化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透过这些问题,笔者希望能够起到以点概面、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发广大艺术设计教育工作者的思考,从而推动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特色化的进程。 文章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一部分为创意产业概念的缘起与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第二部分为我国创意产业的发展与我国特色化艺术设计教育改革,第三部分是创意产业背景下浙江农林大学艺术设计专业特色化改革之路,希望通过一些必要的数据分析和对比论证,能够让读者更加清晰的感受到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作为浙江农林大学的教师,笔者常常有机会参加兄弟院校的交流,作为西北师范大学的硕士研究生,笔者又能真切地感受到东西部教学的不同特色,这些都为本文的撰写提供了第一手鲜活的资料和必要的论证条件。通过这些论证,笔者希望能够从发展我国创意产业的角度去解读问题,从如何在这种大发展形式下创办有特色的艺术设计教育着手,培养有创新能力的艺术设计人才,提高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整体水平,发展我国创意经济,实现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美丽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