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作为修宪界限的宪法核心规范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qiang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宪法修改是宪法演进的规范模式,对宪法自身的稳定性与权威性具有重要意义,也是解决其内在规范与社会矛盾的重要方式。而修宪权的行使是否是毫无界限的,或是任何宪法规范都可以通过合法的修宪程序而改变,特别是一些关乎宪法基本原则的规范?大部分学者都认为修宪权的行使是存在界限的,且以宪法的核心规范为界限。我国学者对修宪的界限多有讨论,但对宪法核心规范的讨论可谓凤毛麟角。  本文通过四个部分论述作为修宪界限的宪法核心规范这一理论并论证在中国宪法文本上是否存在这一核心规范。下面对这四部分主要内容分而述之:  第一部分介绍了宪法核心规范这一概念的产生背景和其理论渊源。首先,提出了宪法核心规范这一概念。其次,讨论了宪法核心规范的理论渊源,制宪权与修宪权区分的理论。  第二部分介绍了宪法核心规范作为修宪界限的理论构建。首先,以时间为脉络,介绍了古典宪法学说以及二战后德国宪法学者的宪法核心规范的观点。其次,以德国法第七十九条第三项为例论证了宪法核心规范制定的理论依据。最后论证了宪法核心规范的内容。  第三部分从实定法的角度探究了作为修宪界限的宪法核心规范的内涵。首先,从实定法的角度观察构成修宪限制的规范类型,可以分为程序上的限制和实体上的界限。其次,对实定法上的实体上的界限进行分析,并总结了这些规范的特征及其与宪法核心规范的联系。  第四部分论证了我国宪法上是否存在作为修宪界限的宪法核心规范。首先总结了我国历次修宪中不变的规则,然后根据前文提出的宪法核心规范的标准,论证这些不变的规则是否构成我国宪法中的宪法核心规范。
其他文献
行政诉讼的重要功能在于解决行政争议,只有及时、有效地解决了行政争议,行政诉讼的价值目标才能够良好实现。实践证明:刚性判决并不是解决行政争议的惟一手段,而“非正常撤诉”
近年来,由于转变执政方式的需要以及行政合同本身较传统的单方行政行为方式所具有的优越性,行政机关越来越倾向于采用行政合同方式管理行政事务。然而实践中,行政合同当事人在签
民族关系是一种社会关系,是民族发展过程中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交往、联系和作用的关系。它是双向的、也是动态的。民族关系具有特定的内涵,是既具有社会性、又具有民族性的社会
元代诉讼制度的发展处于中国封建法制史的前后交替之际,研究其流变,既可以窥视其因袭源流,又可以看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法制史的发展趋势和动向,对于今天面对多元文化融合,搞好社会
经济犯罪是指犯罪人为了获取非法的经济利益,采用智能、隐蔽等的复杂的犯罪手段,实施侵害社会经济关系,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犯罪行为。经济犯罪的主体多样、形式复杂、客体复
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是党和国家以及广大人民群众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之一,尤其是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转型时期,各种社会矛盾交织,使得公正处于更加凸显的位置。而要
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深入学习和贯彻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基础上,科学的总结了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关于社会建设工作的理论内容与实践经验,根据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