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物流运输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传统的运输方式已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运输需求,显现出一些缺点,如运输的能源问题、环境污染问题、交通问题等。筒装料管道水力输送技术的出现为物流运输方式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其具有土地占用率小、干净清洁等诸多优点。本文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管道缝隙螺旋流水力特性研究(51109155)”和“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5011067)”,采用理论分析及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在试验设计流量Q为40m3/h、输送荷载为900g的工况下,对车长x车径即Lx D分别为100mmx70mm,150mmx60mm,150mmx70mm的三种管道车车型,在不同导流条安放角条件下运移时形成的缝隙螺旋流速度特性展开了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1)无论何种管道车车型在管道内运行时,都将打破原来水流轴向速度的同心分布状态,轴向速度的最大值也从管中心向管壁移动;车中断面的轴向流速变化梯度要小于车后和车前断面。在同一工况下,直径为60mm的管道车运移时形成的缝隙螺旋流的轴向速度整体大于管道水流平均流速,直径为70mm的管道车运移时形成的缝隙螺旋流的轴向速度整体小于直径为60mm的管道车。(2)随着导流条安放角的增大,车后、车前断面的缝隙螺旋流轴向速度均表现为先减少后增大再减少再增大的W分布规律;车中断面缝隙螺旋流的轴向速度呈现随之增大的规律。车后断面缝隙螺旋流轴向速度的变化随着导流条安放角度的增大变化幅度更大;车中断面缝隙螺旋流轴向速度分布基本呈同心分布的规律,轴向速度最大值出现在测环为44mm的位置左右;车前断面缝隙螺旋流轴向速度最大值随着导流条安放角度的增大不再呈现突变的形式,而是平稳增加到轴向速度最大值。(3)随着导流条安放角的增大,车后断面的缝隙螺旋流径向速度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的趋势,基本呈N型分布;车中断面的缝隙螺旋流径向速度基本稳定在0-0.04m/s之间;车前断面的缝隙螺旋流径向速度基本呈先增大后减少再增大再减少的M型分布。车后断面缝隙螺旋流径向速度的最大值随着导流条安放角度的增大呈现先增大然后基本稳定于0.5 m/s~0.6 m/s之间;车中断面缝隙螺旋流径向速度的变化范围基本不随导流条安放角的变化而变化;车前断面缝隙螺旋流径向速度的最小值基本都出现在90o、210o、330o左右。(4)随着导流条安放角的增大,车后断面的缝隙螺旋流周向速度呈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的N型分布;车中断面的缝隙螺旋流周向速度呈现线性增长趋势;车前断面的缝隙螺旋流周向速度呈先增大后减少再增大再减少的M型分布规律。无论何种导流条安放角条件,车后断面缝隙螺旋流周向速度的最大值一般都出现在120o、240o附近;随着导流条的安装以及安放角度的增大,车中断面缝隙螺旋流周向速度分布越来越类似于同心环状分布,且最大值越来越大,同一极轴上,测环半径越小,同一测点的周向速度越大;车前断面缝隙螺旋流周向速度,随着导流条安放角的增大,其变化范围越来越大。(5)无论何种车型,管道车平均车速和缝隙螺旋流轴向平均流速随着导流条安放角的增大而逐渐趋向于管道水流平均流速。管道车的轴向运行速度都随着导流条安放角的增大而增大,其中,100mmx70mm的管道车增加幅度最大(0.1999m/s),150mmx70mm的管道车增加幅度最小(0.114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