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主体功能区划的制定和落实是一个长时间跨度的复杂过程。其中,各区域由传统发展格局向主体功能区划所建立的新格局过渡的时期,可以称为过渡期。在过渡期,需要解决产业体系转变、发展模式变更等重大现实问题,是主体功能区划落实的关键一环。选取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东北老工业基地重要组成部分——辽宁省为例,运用主成分分析、GIS空间叠加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过渡期辽宁省内各类型主体功能区的发展难点、基础优势和发展潜力,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辽宁省各主体功能区类型在过渡期的发展模式:优化开发区中沈阳及其周边地区:淘汰低竞争力企业,促进企业兼并联合;做强现代物流业,完善流通领域建设;按产业链布局工业区,促进形成产业集群;政府投资建立研发机构,促进产业创新升级;配合主体功能区规划,推进文化等新兴产业发展。大连市及周边优化开发区为:以五点一线为主干,构筑陆海、虚实物流网络;加强宏观控制,培育第三方物流市场发展;建立科技型、高附加值产业体系。重点开发区:有选择性承接产业转移,注意培养高附加值产业;合理城市化,避免过度的土地利用和扩张。限制开发区:区域周边建立工业聚集园区,促进传统工业合理转型;区域内部培育新型特色产业,走生态经济道路。禁止开发区:加强保护与合理利用相结合,适度发展生态旅游等第三产业。并提出应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政策法规体系等方面给予保障的配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