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就是对农业生产各个部分的配合重新进行调整和安排,以适应新的情况过程。通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满足社会对农产品数量、质量、花色品种的需求,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南阳市位于河南省西南部,是一个典型的中部农业大市。南阳市农业产业结构以农牧为主。全市农业总产值337亿元,其中种植业197亿元,种植业总产值比重为58.49%,牧业总产值比重为37.02%。种植业播种面积结构中,粮食作物比重为53.12%,经济作物比重为45.67%。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全市已建小麦、棉花、烟叶、黄牛、小辣椒、中药材、蔬菜、花卉、水果等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30多个,农民收入不断提高,2003年同1990年相比,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由487元上升到2122元,增加3.35倍。本论文在分析南阳自然资源状况的基础上,针对南阳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了我国农业结构调整的性质、内容、模式、特点,提出了南阳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思想、原则、措施及主要内容。 当前影响南阳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限制因素是低产田面积大、旱涝灾害频繁、劳动者文化素质偏低、生产基础设施投资困难、生产规模小、产业结构失调、产业化水平低、行政干预过多等。因此,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应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为手段,以科技为动力,激发主体活力,突出区域特色,提高科技含量,改善产品品质,努力提高资源利用率、产出率、商品率和劳动生产率,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在确保粮食生产的前提下,农,林,牧,渔,齐头并进,全面推进种、养、加相结合,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经营模式,促进农民收入稳步快速增长,使农民生活水平与质量不断提高。 论文根据南阳市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要从思想上认识到这项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是一个动态过程,需要不断地去努力;要把农民培训工作作为各级政府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工作内容;要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自主权真正交给农民,切实做好示范工作,以典型引导农民;要重视龙头企业的作用,按照“运行公司制、投资业主制、经济承包制、联系农户合同制”的要求,切实发挥市场主体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拉动作用;要因地制宜,按照不同生态类型确立主导产业;要花大力气搞好基础设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