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原虫种间鉴定及恶性疟原虫子孢子表面蛋白质功能分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fei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疟原虫是一种肉眼看不到的单细胞生物,属于真球虫目,疟原虫科,疟原虫属,是疟疾的病原体。目前世界上近23亿人处于感染疟疾的危险之中。每年约有2.5亿感染,死亡人数近100万。疟疾在非洲流行一直非常严重,每年由疟疾导致的儿童死亡率占儿童总死亡率的20%(2009年3月WHO)。虽然科学家对疟疾疫苗的研制一直没有中断,但还没有研制出一种值得信赖的疟疾疫苗。同时由于疟原虫耐药性和按蚊抗药性的增加,目前已经没有十分有效的药物应对疟疾的流行。基于以上问题本课题进行了两方面的工作。第一部分疟原虫的种间鉴定常见的感染人的疟原虫有4种,它们分别是间日疟原虫(P. vivax)、恶性疟原虫(P. falciparum)、三日疟原虫(P. malariae)和卵形疟原虫(P. ovalee)。2004年,又发现一种疟原虫可以感染人类,即诺氏疟原虫(P. knowlesi)。它原本是一种感染长尾猕猴的疟原虫,但最近在马来西亚婆罗洲、泰国、缅甸和菲律宾等地已经发现了诺氏疟原虫感染人的病例并引起死亡。因此,诺氏疟原虫被认为是感染人的第五种疟原虫,同时诺氏疟也成为了一种人兽共患病。2008年,云南省寄生虫病防治所送检了146份疟原虫病人的血液样品。这些样品均来自于与中国云南边境相接壤的缅甸境内。本试验应用一种巢式PCR检测方法,以核糖体小亚基18S RNA基因(18S SSU rRNA,18S)为参考序列,分别检测寄生于人体的五种疟原虫P. vivax, P.falciparum, P. malariae, P. ovalee和P. knowlesi。在检测过程中发现用于检测诺氏疟原虫的引物pmk8和pmkr9扩增的条带不是十分特异,影响了诺氏疟原虫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因此本试验应用另一个子孢子表面重要蛋白-环子孢子蛋白(circumsporozoite protein, CSP)为参考基因设计引物进行诺氏疟原虫的验证检测,以辅助核糖体小亚基18S RNA基因的检测。结果在该地区首次检测到诺氏疟原虫感染人的病例,研究结果对我国疟疾防控措施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鉴于在该地区首次鉴定到诺氏疟原虫感染人的病例,我们在当地采集了45份猴的血样,以期对该地区猴的诺氏疟原虫感染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在猴的血液样品中并未检测到任何一种疟原虫。第二部分恶性疟原虫子孢子表面蛋白功能分析恶性疟原虫是到目前为止最致命的一种疟原虫,绝大多数疟疾死亡病例是由恶性疟原虫引起的。恶性疟疾由雌性按蚊叮咬释放疟原虫子孢子传播引起,疟原虫子孢子一旦进入血液循环,迅速侵入肝细胞,然后侵入红细胞,导致疟疾的发作。子孢子侵入肝细胞是疟疾感染的关键,阻断子孢子的侵入,即可防止疟疾感染。子孢子表面蛋白CSP和血凝素相关黏附蛋白(thrombospondin-related anonymous protein, TRAP)是子孢子表面表达量最多的蛋白,在子孢子入侵肝细胞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研究CSP和TRAP的免疫原性对子孢子疫苗的研制具有重要意义。子孢子入侵肝细胞的机制尚未完全弄清楚,但入侵的关键点是子孢子表面的配体蛋白与肝细胞表面的受体蛋白发生特异性反应。CSP和TRAP被认为是子孢子入侵肝细胞的配体蛋白,理由是CSP和TRAP均位于子孢子表面,且它们的抗体能抑制子孢子入侵肝细胞。CD81分子是表达于肝细胞表面的一种膜蛋白,CD81缺陷型小鼠不能感染疟原虫。所以CD81可能是肝细胞表面的受体蛋白。因此本试验围绕着恶性疟原虫子孢子表面蛋白的免疫原性和子孢子入侵肝细胞过程中受体和配体的相互作用展开。根据恶性疟原虫子孢子表面蛋白质CSP和TRAP的结构和功能设计特异性的引物,将CSP分成3段,分别为C1,C2和C3:将TRAP分成2段,分别为T1和T2。分别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C1, pGEX-4T-1-C2 pGEX-4T-1-C3, pGEX-4T-1-T1和pGEX-4T-1-T2。将上述质粒分别转化入BL21-CodonPlus(DE3)-RIPL中。同时根据CD81大胞外区(CD81-LEL)的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ET22b-CD81-LEL并转化入Rosetta(DE3)中。对鉴定正确的上述重组菌分别应用IPTG进行诱导表达,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进行鉴定,优化表达条件。再分别应用Glutathione SepharoseTM 4B和His GraviTrap进行纯化,经过透析除盐,BCA法进行浓度的测定,得到纯度和浓度均较高的重组蛋白质为研究恶性疟原虫子孢子表面蛋白免疫原性和子孢子入侵入肝细胞的机制提供物质储备。在免疫原性分析中采用弗氏佐剂分别与子孢子表面重组蛋白质C1, C2 C3, T1和T2混合乳化免疫Wistar大鼠,通过应用间接ELISA方法比较不同重组蛋白组中免疫血清的抗体动态变化、抗体效价、抗体IgG亚型来确定其免疫原性的强弱。发现这些子孢子表面蛋白在大鼠体内均能产生特异性的抗体,在3免后抗体效价达到高点,并能持续一定的时间。所有的子孢子表面蛋白在大鼠内产生IgGl/IgG2a的比值均小于1,但接近1。表明以Th1和Th2混合反应为主。为恶性疟原虫子孢子表面重组蛋白质疫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在入侵机制研究中将分段表达纯化的恶性疟原虫子孢子表面蛋白C1, C2 C3, T1, T2和GST蛋白与人类肝细胞进行黏附试验,证实了CSP和TRAP的各段蛋白具有与HepG2细胞黏附的特性,其中C3和T2与HepG2细胞的结合能力相对较强。将这些蛋白分别与纯化的肝细胞表面蛋白CD81-LEL进行结合试验,通过GST-pulldown和His-pulldown证明了重组表达的子孢子表面蛋白C2与CD81的大胞外区具有结合作用。从而在蛋白水平上确定了CD81的大胞外区与C2蛋白具有结合能力。该试验为子孢子入侵肝细胞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线索。
其他文献
将紫外光固化涂料技术与抗静电技术相结合,研制了一种由光敏树脂、光敏交联剂、光引发剂、抗静电剂等组成的紫外光固化抗静电涂料,探讨了光引发剂的种类和用量与紫外光固化性能
以1993~2012年沪深两市的上市公司为样本,从时间序列的视角系统分析中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变化的原因。研究发现,和美国20世纪后半叶的情形相反,中国上市公司的股利支付倾向呈
<正>一、"微信银行"目前发展的基本情况()"微信银行"的诞生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为智能手机提供即时通信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微信支持跨通信运营商、跨操作
本文研究拟从大学生的学习倦怠入手,探讨学习倦怠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关系,为高校学生积极学习心理的培养提供实证基础。
健全的身体是一个人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基础,在幼儿园开展户外体育活动有极其深远的意义。儿歌篇幅简短、语言生动、音韵和谐,在幼儿体育活动中渗透儿歌,有助于培养幼儿学
目的:探讨PFNA-Ⅱ治疗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4例不同分型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根据Evans-Jensen分型:Ⅰ型29例,Ⅱ型22例
<正>类比是数学中一般的科学方法,是逻辑思维的形式之一.它是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进行对比,找出若干相同点或相似点之后,推测在其他方面也可能存在相同或相似之处的一种思维方
针对石榴品种分类现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实地调查的结果,分析了石榴品种的形成途径及主要形态特征。遵循《国际栽培植物命名法规》与品种演化规律,对石榴品种分类依据
民族地区高校人才流失依旧呈现愈演愈烈之势,仍是制约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在论述民族地区人才资源流失现状基础上,通过对社会经济文化、政府政策、高等
<正>一、研究缘起我国基础教育现行课程体系就课程评价而言,可以说是充分发挥了考试等量化评价方式的作用和评价的社会选拔功能,但对课程评价的发展功能重视不够,评价方式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