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信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产物,依托QQ庞大的用户群和手机通讯录的导入,成为了最受欢迎的移动端社交应用。1截至2016年第三季度,“微信和We Chat”的合并月活跃账户数达到8.46亿。根据费孝通先生的理论,中国的传统人际关系是以亲缘、地缘、业缘为基础的“差序格局”社会结构。本文参考费孝通先生的“差序格局”理论,由内而外,从微信中的自我建构、春节微信红包中的亲缘关系、以及以朋友圈“附中一家人”为例研究强关系对业缘关系的作用,从这三个方面来研究微信中的私密社交问题。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探索在新时代背景下,在微信中的私密社交中,人们的自我建构、以及以亲缘、业缘为基础的交往与现实的社交相比有哪些变化和积极作用,又存在着哪些问题,最后从社会学的角度给出合理的建议。本文的理论意义在于,借鉴费孝通先生的“差序格局”理论分析微信的私密社交,在方法上是对该理论的继承,在内容上是对微信社交研究的一种创新,同时也是对虚拟社区相关研究的延伸与发展。本文的现实意义在于能给迷茫现代人的社交活动一些启示,让线上线下的社交生活相互补充融合,帮助人们维持健康良性的社交关系。文章借鉴曼纽尔·卡斯特的网络社会理论体系、国内的网络社会学研究,并参考相关学者对微信的研究成果、符号互动论尤其是戈夫曼的拟剧论,强关系理论以及以费孝通先生为代表的中国传统社交关系研究的相关理论,来进行微信私密社交的研究。采用参与观察法、深度访谈法、案例分析法来进行探讨。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将“差距格局”理论框架嵌入到网络虚拟社交研究中,是对理论的发展和微信社交研究内容的创新。不足之处在于私密社交研究对象的限制,收集的资料信息有限,缺乏广泛的代表性。具体来说,本文研究了微信私密社交中自我建构的特点、方式,并以手滑点赞为例探讨了失败的自我建构及其补救措施。以春节微信红包为例,与传统红包进行比较,研究了其对亲缘社交的积极作用、消极作用和改善措施,也对微信红的未来进行了预测和展望。最后以朋友圈“附中一家人”为例探讨了强关系对业缘关系的作用,以此为例来研究微信中的业缘社交关系,并对该朋友圈基本情况、其正功能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最后给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希望能够通过这三方面的分析,对微信的私密社交研究有一定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