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胸科术前行冠脉造影该项有创操作所带来的潜在心脏风险与应用其进行准确心脏评估后改进治疗方案所带来的获益之间的综合效果,即综合评价拟行胸科中危手术的冠心病患者术前行冠脉造影的临床价值,为临床医师评估围手术期心脏风险提供一定的指导。对冠脉造影结果进行Gensini评分,并根据具体评分进行分层,分析对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初步判断Gensini评分与围手术期心脏风险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式选取自2009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本部及东院)胸科拟行外科手术治疗且合并冠心病的患者225例。所有入院患者均结合相关检查及临床症状明确冠心病诊断,并根据临床治疗进行临床分型,且在院期间均拟行胸科手术。依据术前是否行冠脉造影术将患者分为冠脉造影组53例和对照组172例,其中冠脉造影组取消手术7例,对照组取消手术12例。收集两组性别、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慢性肺部疾病、吸烟史、心脏彩超结果、是否术前行冠脉造影等一般临床资料,并根据冠脉造影结果进行Gensini评分,并根据具体评分进行分层。所有患者术中给予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护,术后72小时内给予持续心电监护、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监测。观察术中及术后7天内心血管不良事件(血压升高或降低、有症状的心律失常、心绞痛、心肌损伤标志物升高、新发心梗、心源性死亡)的发生情况后以“有/无”形式记录。以术前是否行冠脉造影为自变量,围手术期心血管并发症为因变量,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冠脉造影组和对照组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有无差异,同时比较两组住院天数、ICU住院时间及住院花费有无统计学差异,综合评价冠脉造影的临床价值;进一步分析冠脉造影组中单纯前降支、回旋支、右冠不同狭窄程度心脏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并初步分析冠脉血管不同狭窄程度的临床意义。结果:1冠脉造影组与对照组在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吸烟史、慢性肺部疾病等方面存在差异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冠脉造影组和对照组在冠心病具体临床分型中,两组无统计学差异。3胸科中危手术术前行冠脉造影术与围手术期心血管事件在多因素分析中无明显相关性。4冠脉造影组患者行冠脉造影术后,可明确冠脉造影狭窄情况,并根据冠脉造影结果进一步改进治疗方案甚至取消手术。其中7例患者冠脉狭窄严重,取消手术(约为冠脉造影组13.73%)。14例患者转入心内科进一步治疗改善心功能情况后行手术治疗(约为冠脉造影组27.45%)。冠脉造影组患者围手术期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冠脉造影组31.23%,对照组30.6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冠脉造影组较对照组可明显延长住院时间(冠脉造影组20.0天,对照组16.0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可明显降低术后转入ICU科室平稳度过围手术期的发生率,同时能明显减少ICU住院时间。冠脉造影组与对照组相比住院花费较高,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随着Gensini评分的增加,围手术期出现心脏风险的可能性随之增加。结论:1冠脉造影为有创操作,操作过程中可造成斑块破裂、血管夹层、造影剂肾损害等急性并发症,且操作后存在潜在短期心脏并发症发生的可能。但行冠脉造影后能够较为精确的评估冠脉病变情况,临床医师根据结果能够使治疗方案最优化,从该角度来讲,患者是获益的。综合以上两种情况,从本研究结果可以看出,术前行冠脉造影检查与仅行非侵袭性心脏检查相比对围手术期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不产生影响。具有准确、安全的评估围手术期心血管风险的优势。2冠脉造影能够精确的评估围手术期心脏并发症风险,同时并不增加围手术期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但根据冠脉造影结果会改变治疗方案,同时增加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但能够明显降低围手术期严重心脏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术后转入ICU科室的发生率,同时减少ICU住院时间。3具有高危心脏风险的患者建议性冠脉造影,可进一步明确冠脉狭窄病变情况,指导临床医师改进治疗方案。对那些冠脉狭窄较重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应加强术中监测,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4随着Gensini评分的增加,围手术期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有上升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