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场景中手势语涉身认知研究

来源 :温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lucky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文明是”手”和”脑”共同作用的结果。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方式总是由”手”开始的,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与”手”密切相关,是人”手”和”脑”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下的共同结果。因此要想探知人类语言及思维之奥秘,须解读手势语。但纵观人类语言研究历史,过去人们恪守亚里士多德式逻辑,普遍偏向有声语言的研究,将手势语和语言严格两分,手势语研究并未受到广泛关注。作为言语交际整体的一部分,手势语研究近年来日益更新,进而探究不同概念形成机制。
  为了探知手势语如何及在何种程度上影响人类思维及语言,求证概念隐喻理论除能在口头语言得以印证外,也同样适用于手势语,本文从认知涉身视角出发,讨论伴随言语行为的自发性手势语背后的认知动因。本研究选取电视剧《温州一家人》中的8个典型场景为例,将听觉模态的语音语调和视觉模态的手势作为认知变量控制单位,分析手势语与言语纵横向对比关系,其背后的认知动因,及其应用在表现人物性格、社会关系等方面的作用。我们认为:(1)手势语动态性能凸显概念隐喻的本质;(2)概念隐喻在手势语中广泛存在,其表现方式不同于有声语言;(3)手势语可将两个甚至多个源域概念,同时映射到一个目标域概念上,并保留源域特征;(4)人们使用手势语时,可采用不同视角对事物或事件的不同层面进行描绘。
  本研究将有助于改进和完善认知语言学中关于手势语言研究的理论,从而提高认知语言学理论的说服力与解释力。而作为一项跨学科研究,它希望为促进影视工作者的创作做出贡献,并为影视语言研究人员提供一些思考和灵感,以期建立更深层次的电影电视语言体系。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塞尼凭借第二部作品《灿烂千阳》从美国文坛新星一跃成为国际上家喻户晓的成熟作家。该作品讲述了战火纷争中两名阿富汗女性带着不同时代的悲惨回忆,忍受同一暴戾丈夫,从水火不容走向相濡以沫的故事。胡塞尼在这部作品中融入了浓重的女性色彩,体现了阿富汗女性在当下伦理环境中的生存和精神状态,以及对女性命运的关怀。  国内外对于这部作品的研究大都集中在女性形象、写作手法以及文化等层面,以女性
弗吉尼亚·伍尔夫和戴维·赫伯特·劳伦斯作为二十世纪早期著名的英国作家,他们亲身经历了现实世界的巨变对人类生存以及生活产生的影响,这在他们小说里的家庭空间也或多或少有所反映。伍尔夫在小说中对精神的关注是一个有目共睹的事实。劳伦斯的小说中则更多反映的是工业化社会进行过程中人逐渐堕落为机器的这一事实对人的精神的压抑。本文将从家庭书写角度分析研究此两位作家的代表性作品:《到灯塔去》和《儿子与情人》,将家庭
作为当代短篇小说大师,艾丽丝·门罗不断书写着“门罗小镇”中的家庭生活和人际交往场景,深化了对伦理主题的关注。短篇小说集《好女人的爱情》出版于1998年,是一部集中反映家庭成员间伦理问题的小说集。其中,《孩子们留下》和《富得流油》讨论了扭曲的夫妻关系,《我妈的梦》和《唯余收割者》呈现着疏远的亲子关系,四部小说都描绘出家庭成员在伦理关系中普遍面临的伦理困境,表现门罗对人的生存状况的深切关注。  根据知
现有的关于文化认同的实证研究指出了诸多问题,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个人的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和行为。所存在问题的重要性表明,“文化认同”应该成为旅居个人以及管理旅居者跨文化转变的人员/机构等最优先关注的方面。在国内学界,就所有的旅居群体研究而言,关于中国留学生文化认同的文献还比较稀缺。此外,考虑到中美之间巨大的文化差异,中国留美学生的文化认同是值得深入探讨的。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考察人口因素和情景因素
赛珍珠是一位非常杰出且作品众多的美国作家,她穷其一生去书写中国故事,增进中美关系。《大地》是赛珍珠的成名作,描写了中国农民简单的乡村生活,不仅为其赢得了国际声誉,还重塑了美国大众对亚洲人的看法。此小说展现了农民与土地不可分割的普世主题。本论文旨在跳出此小说以往的女性主义、东方主义、人物分析等主题类研究,以美国环境学家利奥波德的土地伦理为理论基础,通过分析作者对不同人物与土地关系的道德关怀,来论证其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