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制造业发展渐渐走入瓶颈,伴随着竞争加剧,市场需求的转变,多样化、简洁化、生产以及装配周期缩短化的产品快速占据了市场。对企业而言,高质、高效和低成本的生产,才能给企业带来效益,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作为产品生产周期的重要环节—装配环节的效率与质量,在提高产品质量、缩短产品生产周期以及减少成本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前人资料发现:大多数都是在虚拟系统中,将实际工作流程模拟出来,并通过软件自带的功能,给出相应的分析结果,软件典型的有JIGRO、JACK、CATIA、DELMIA等。而对脑电信号的研究多用于医学领域:如癫痫发作脑电波和清醒时的对比;或用于疲劳研究,如驾驶疲劳,上肢作业疲劳、服装类舒适度研究、情感音乐类脑电信号等。因此,对于作业姿势舒适度方面,诸多仿真软件的评估中,没有考虑到人员作业时的生理和心理的影响,作业人员之间的差异性;对于脑电信号的研究方面,使用脑电仪对工厂工人作业姿势舒适度研究,将脑电信号与动作捕捉设备结合在一起研究作业姿势舒适度或对于外防护装配作业的相关研究相对较少。在改善前后的效果评估研究中,除了基于虚拟仿真的人机工效方法进行的工效学评估,还有一类是构建多指标综合评估体系,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主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等方法进行综合评价。这类方法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对改善前后的效果评价相比会有一些差异,使用脑电波分析能更好的弥补这一方面的不足。本文以某加工中心外防护装配作业流程为研究对象,对该装配流程的作业姿势进行了研究。首先结合脑电技术和动作捕捉技术对影响该装配的作业姿势舒适度因素(作业空间、作业重量和作业距离)做模拟实验。运用功率谱分析和小波包分解作脑电信号处理,探寻了限定条件下作业舒适度与作业姿势的关系,得出了不同组合条件下最佳舒适度的作业姿势。同时,根据装配作业流程,结合实验结果对该装配作业姿势舒适度低的零部件进行改进研究,提出了改善意见。最后以改善前后作业疲劳变化为对比,运用样本熵算法对改善前后进行评价,并验证改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