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建立一个小鼠骨髓微环境损伤模型,为今后研究血管再生,以及分段观察骨髓微环境的损伤情况提供一个良好的技术平台,同时也为今后研究骨髓微环境损伤提供一种新的实验方式。方法:自行设计一种小鼠电击装置,使小鼠股骨骨髓微环境受到电击伤害。通过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和Micro-CT扫描观察获得能使小鼠骨髓微环境损伤的最小电压和最短时间。并在此电压和时间电击后2周和4周分别观察双侧股骨骨髓微环境的恢复情况。结果:在100±10v,1.5±0.5min时,骨髓微环境明显受损,并且小鼠保持很低的死亡率。通过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和Micro-CT扫描观察,小鼠电击侧股骨的远端损伤非常显着,但在近端没有观察到损伤。在股骨近端,细胞排列整齐,结构正常,骨小梁无明显变化,血管分散。在股骨远端,细胞紊乱,松散排列,细胞结构和骨小梁明显受损,几乎没有血管存在。作为对照组的左侧股骨没有受伤。2周以后,大量新的毛细血管和窦状突出现在右股骨远端,并散布在各种新的细胞,但右股骨近心端和左股骨是正常的。4周后,右股骨远端的毛细血管消失,成熟血管散状分布,并且各种新细胞排列比两个星期前更紧密。结论:自制的电击装置可在适当的电压和时间下造成骨髓微环境的损伤,小鼠保持很低的死亡率。并且在电击后2周和4周可观察到损伤侧股骨骨髓微环境的恢复情况。此电击装置为获得一个操作简便,准确,可靠,易于控制的小动物模型奠定了基础,为今后研究血管再生,以及分段观察骨髓微环境的损伤情况提供一个良好的技术平台,同时也为今后研究骨髓微环境损伤提供一种新的实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