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亲子沟通是父母与子女双方主体在亲缘关系的基础上,在共同创造的独特家庭情境中,基于各自的角色定位和不同的态度、需要,运用各种沟通方式传递信息、交流感情的过程。亲子沟通是基于亲子关系基础上的亲子双方的互动过程,也是影响亲子双方的内在作用机制之一。青少年亲子沟通研究既是亲子关系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为改善青少年期亲子沟通的关系,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现实需要。目前国内外心理学界对亲子沟通的研究日趋重视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从教育心理学的视角对青少年亲子沟通做实证研究还不多见。本研究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揭示青少年亲子沟通心理结构,并通过编制“青少年亲子沟通心理问卷”作为测量工具,探讨青少年亲子沟通心理的发展特点。同时,结合运用“亲子关系诊断量表”测试的结果,探讨亲子沟通心理与亲子关系的关系。 本研究在理论假设和专家咨询问卷基础上,编制青少年亲子沟通心理预试问卷,根据心理测量学标准剔除部分项目后采用因素分析的方法得出青少年亲子沟通心理结构的实证模型,并编制了正式问卷,通过对1100名青少年学生的测量,结果表明: (1) 青少年亲子沟通心理结构是一个二维度八因素结构。两个维度是动力维度和能力维度;八个因素分别是:参与倾向性、情感需要、支配需要、轻松感、积极倾听、沟通灵活性、理解和开放的表达。 (2) 自编的“青少年亲子沟通心理问卷”具有可以接受的信度和效度,可以作为测量青少年亲子沟通心理状况的工具。 (3) 青少年亲子沟通心理发展存在性别差异,女生的亲子沟通心理发展水平显著高于男生。 (4) 青少年学生亲子沟通心理发展存在年级差异,发展曲线呈U字形,其中,初 青少年亲子沟通心理研究一和高三的亲子沟通心理状况最好,初三和高一的亲子沟通心理状况最差。 (5)青少年亲子沟通心理发展存在父母差异,从整体上看,青少年与母亲的沟通心理水平显著高于与父亲的沟通,但在支配需要和积极倾听两因素上则表现为与父亲的沟通水平显著高于与母亲的沟通。表明父亲在亲子沟通中的指导者和经验传授者地位。 (6)青少年亲子沟通心理与亲子关系中父母的消极拒绝、积极拒绝、严格支配以及不一致的态度4个因子表现显著的正相关,青少年亲子沟通心理发展的不同水平在这4个因子上差异显著。表明青少年越认为父母不具有消极拒绝、积极拒绝、严格支配的管教态度,越认为父母两方的管教态度是一致的,则他们与父母的沟通情况就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