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可能对生态系统产生影响的因素作为指标,结合指标分析原则以及生态学理论,构建了功能情况、生态情况、社会情况三个准则层,其中每个准则层包含6个因素指标,共18个指标用以分析黄三角地区的生态健康,指标层包括降雨量、蒸发量、湿地退化面积、林木覆盖率、人类活动强度、湿地管理水平等,选取东营市垦利区为研究区域,对垦利区的生态、气候、社会进行数据的收集和处理,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权重,最后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和计算出的权重对生态健康做出打分。 计算结果显示湿地功能情况得分为0.4942,湿地生态情况得分为0.5140,湿地社会情况得分为0.7653,最终湿地生态系统健康总得分为0.6242。并根据相同指标体系和权重结合历年数据算出7年的得分情况,根据相关分析法,运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2004年至2016年间,计算得出的分数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说明黄河三角洲湿地的生态在慢慢恢复,并且法律法规等也有了一定的完善。根据对这13年中共7年的得分情况以及历年的社会、生态、气候条件,通过SPSS进行相关性的分析计算,选取的相关系数为Pearson相关系数。再对选取的湿地10个指标进行系统聚类分析,若将10个指标分为3大类,可以得出人类活动强度、相对湿地面积变化等7个指标具有对湿地生态影响的相似性。最终得出,湿地面积退化对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程度影响最为强烈,人类活动以及林木覆盖率同样也对生态系统健康程度有较大的影响;相对于人类活动以及湿地面积退化而言,降雨量、蒸发量等气候影响对本文指标体系下的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程度评价的影响相对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