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经》是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最早的诗歌总集,大约产生于两千年前。其文体独特,音韵和谐,词句丰富,意象隽永,对后世诗歌乃至文学创作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是世界文化瑰宝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诗经》翻译已有几百年的历史,而《诗经》翻译研究却尚处于起步阶段。当今,多元文化的时代背景更加凸显《诗经》英译研究的当代意义。本文旨在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分别从诗歌要素中的文体、韵律、用词以及意象这四个角度,来对许渊冲与理雅格的《诗经》英译本进行对比分析。其中,文体与韵律的分析更多的以功能对等理论中的“形式对等”为指导,用词与意象部分则适合以“内容对等”作为分析角度。但无论形式或是内容,最终的落脚点以及主要的评价标准依然为功能对等理论中“译文读者与原文读者反应是否相似”。本文得出如下结论:《诗经》中的诗歌有其独特的文体和押韵,翻译时应首先在文体形式上达到与原文对等,其次应注重音韵的和谐,以使译文读者能和原文读者对《诗经》的形式有相似的第一印象。既包括其文体特点又可感受到其音韵美。在此基础上译者应斟酌用词,在兼顾诗句流畅的同时力求再现原文意象或该意象所蕴含的感情,以达到内容对等。如此,即可最大程度的满足功能对等理论对于“读者反应当相似”的要求。随着中国国家影响力的与日俱增,作为重要国家软实力之一的中华古典诗歌文化也必将得到世界各国人们的更多关注。为帮助其更好理解中国诗歌源头之一的《诗经》,推动古典文学翻译,促进中国文化走出去,笔者亦略尽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