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共艺术已经逐渐从一个单纯的艺术领域飞跃出来,逐渐地走向更大的延展度,并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四位体发生紧密的联系。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机场综合业务的实力增强,在完善的航站楼建筑空间设计的基础上,公共艺术也开始成为机场管理所开始考虑和设计的范围。作为凝聚所有身份综合性的“等待”空间——机场,更多关注了自然、环境及心理等元素的相互作用,如何通过人性化和综合化的设计使乘客在机场空间中得到心灵的放松和愉悦成为机场公共艺术研究课题的主要思考。作者首先对国外机场公共艺术的先行发展模式进行了梳理和呈现,为后续研究提供实例依据和理论基础。紧接着,作者通过数据资料搜集、调查问卷和实地调研对中国机场空间进行了调研,并在文中呈现了较有特点的几大机场的公共艺术发展形态。整体来看,随着航空基础设施的完善,中国机场公共艺术已经呈起步之势,但是缺少整体、系统的公共艺术认知与管理,同时对机场公共艺术的理论研究也较少。而此时,北京新机场航站区艺术委员会和执行委员会的成立,站在国际高度为中国机场公共艺术发展正式开启了新的模式和探索,也将对中国机场整体艺术氛围起到引领作用。本文特别以北京新机场为例,对未来机场公共艺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思考和畅想。近些年来,随着诸多机场的新建和旧航站楼的翻新及扩建,全新的空间和时代契机给机场公共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挑战,更多机场公共艺术的可能性也将由此而生。此次调研和研究的目的是对中国机场公共艺术的发展现状有所梳理,同时对机场公共艺术的关联因素和未来发展形势有所分析,试图在历史中呈现和探索今后中国机场公共艺术发展的更多可能性,为更深入的机场公共艺术研究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