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以资源消耗为主、环境破坏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山东省是这一发展模式的典型代表,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压力巨大。节能减排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唯一路径,是民众关注的焦点和学术界研究的热门课题。山东省“十二五”期间虽然完成了节能减排目标任务,但是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耗模式没有改变,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本文拟对山东省“十二五”期间的节能减排政策执行情况开展评价研究,综合评估节能减排指标完成情况,这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可以为山东省“十三五”期间节能减排政策提供理论支持和意见建议。本文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是回顾了山东省“十二五”期间节能减排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出台的背景、实施过程、节能减排现状以及执行中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山东省“十二五”期间不断加强工作措施,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强化节能减排监察与考核。在保持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上,能源消费状况有所改善,三次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节能减排各项工作目标全部如期完成。同时节能减排工作中也存在采取“命令控制型”的政策执行方式、政策目标进度不合理、地方政府工作不积极和缺乏市场机制等问题。第二部分对山东省节能减排政策进行实证分析。首先根据山东省节能减排现实情况,设计一个科学的、高效的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资源消耗、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三个一级指标,设有八个二级指标。采用灰色关联度对山东省十七市的节能减排效果进行数据分析。通过分析发现,青岛市的节能减排效果最好,这与青岛市大力推动旧城区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关停搬迁密切相关;沿海开放城市威海和烟台分列第二和第三位,其优良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质量有目共睹;日照和莱芜的节能减排效果最差,这两个地市共同的特点是工业结构以钢铁为主,因此其万元GDP能耗、万元GDP电耗和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明显高于其他地市。第三部分主要是基于前面的评价分析,在综合研究发达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山东省“十三五”期间节能减排政策的意见建议,主要包括加强节能减排组织领导和宣传引导、完善节能减排市场机制、完善节能减排财税政策、加强节能减排执法监管、完善考核监督机制以及建立健全节能减排科技创新机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