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酿酒酵母菌为研究葡萄酒的香气成分奠定了重要基础,极大的促进了葡萄酒产业的发展。但是目前国内酒庄酿造葡萄酒用酵母菌基本为国外进口,这不仅是对我国资源的浪费,同时也对当地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我国对非酿酒酵母菌的研究处于初步阶段,与国外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利用新疆良好的地理条件和原料资源筛选适宜新疆风土环境,筛选具有更强的发酵竞争力的非酿酒酵母成为新疆产区研究的重点。本研究分别在新疆石河子141团、143团、145团、147团、152团等地区葡萄园中取新鲜成熟葡萄样品为分离源,经自然发酵后,筛选酵母菌株250株,经形态学鉴定,初步分为5类,通过对5类中代表性菌株进行耐受性及发酵试验,得出:菌株对高浓度酒精、高SO2浓度及高糖具有较强的耐受力,在酒精度为14%、SO2浓度为400mg/L的液体发酵培养基中发酵,结果表明部分菌株具有良好的发酵性能;通过研究耐受性较好的2株菌株的各种理化指标,经过驯化,得到了优质葡萄酒酵母资源,Y16与Y19属毕赤酵母属。通过对形态学鉴定分类后的21株代表性菌株,进行DNA的提取及PCR扩增技术、26S r DNA(D1/D2)区域序列的测定等方法,对所分离的菌株进行分类及鉴定研究,得到结论如下:本次研究所筛选的菌株属于6个属,10个种,其中包括6个疑似种。分别为:酿酒酵母属(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假丝酵母属(Candida)、红酵母属(Rhodotorula)、孢汉逊属(Hanseniaspora)、季也蒙氏酵母属(Meyerozyma)、和毕赤酵母属(Pichia)。在本研究中,6株疑似种与模式菌株序列同源率较低,根据Kurtzman酵母种类的划分依据,同源相似率低于99%的,不能划为同一个种。这6株酵母菌菌株分别为:Y2(与Galacto-myces geotrichum JN083822.1的同源率为98%)、Y3(与Rhodotorula mucilaginosa GU373744.1的同源率为97%)、Y4(与Meyeroz yma guilliermondii HM988720.1的同源率为98%)、Y5(与Candida amapae E U057556.1的同源率为98%)、Y6(与Hanseniaspora uvarum GU080043.1的同源率为98%)、Y7(与HM988683.1的同源率为97%)。对于这些待菌株可以初步认定其是一个新种,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