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省区间经济周期同步性研究

来源 :云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on_pi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一直保持经济的高速增长,一方面各区域的贸易合作不断增加,另一方面也毫无争议地存在着经济差距过大,区域发展不平衡现象没有得到明显改善的客观事实,而省区间的经济周期同步性研究是一个特殊的研究领域,研究影响我国各省区经济周期同步性的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在不同时段所发挥的作用和发挥作用的方式,对促进各省区间的经济贸易,提升各省区的经济实力,加强区域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实现区域分工协同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回顾了部分对经济周期的测算方法以及经济周期同步性研究现状的文献基础上,构建了经济周期同步性的理论研究框架,阐述了我国省区间经济周期同步性的影响机制。采用中国31个省区在样本时间区间内各省区间真实GDP增长率的数据,测度了我国省区间经济周期同步性水平以及由其反映出经济周期波动的特征,并基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周期同步性的各个影响因素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各种空间因素对我国省区间经济周期同步性水平的影响方式和影响程度。在分析引入了分税制这一重大政策后,进一步实证检验了其对经济周期同步性的影响。最后,基于研究结论,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文章研究主要得出:(1)中国省区间经济周期同步性水平自改革开放到1993年出现周期性的波动,1993年之后逐渐趋于平稳,文中分析肯定了分税制这一重大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存在;(2)不稳定的政局和重大的政策,会对经济周期同步性进行影响,如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全球金融风暴从不同的方向上影响其发展趋势;(3)产业结构相似度、财政政策协调性、经济外向度差异(吸引FDI)、自然因素形成的边界效应和东中西“俱乐部效应”、省区间的贸易(文中将其分解为地理距离和双边经济规模)等因素都会对省区间经济周期同步性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4)经济周期同步性和人均收入差距之间出现了正相关,各省份之间的经济同步增长,并不意味着人均收入会缩小,尤其是城乡收入差距。
其他文献
在中国转轨经济中,由于制度不完善等原因,民营企业面临的融资难的困境已经成为制约民营企业能否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在中国,由于政府对银行信贷资源等许多重要的资源仍
城市化的质量与水平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或者地区整体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参考指标,我国自改革开放后开始进入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国内的城市化水平逐年快速提升,对于我国的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的经济经历了快速的发展,速度超过了全国的平均水平,从1979-2011山东省名义GDP总量从251.6亿元增加到了2011年的45361.85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了17.05%。在剔除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劳动收入占比出现了大幅度下滑,从1996年的54%下降到2011年的44.9%,降幅将近10个百分点。虽然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劳动收入占比有“微升”趋势,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