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造影和增强CT对小肝癌诊断的差异性与一致性分析

来源 :广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ngling54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1~2cm原发性肝癌(HCC)的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共41个病灶)1~2cm小肝癌(SHCC)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具有肝硬化背景或有慢性肝病基础,41个病灶均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诊断为HCC。比较超声造影和增强CT对1~2cm小肝癌的增强方式和诊断结果,行统计学分析两种影像学对1~2cm小肝癌诊断的差异性和一致性。  结果:动脉期典型增强病灶超声造影35个,增强CT31个;不典型增强的病灶超声造影6个,增强CT10个。动脉期增强方式比较,x2=1.242,P=0.38。静脉期及延迟期典型廓清的病灶超声造影34个,增强CT30个;不典型廓清的病灶超声造影7个,增强CT11个。门脉期及延迟期增强方式比较,x2=1.139,P=0.33。超声造影和增强CT诊断的真阳性结果分别为35个病灶、30个病灶,假阴性结果分别为3个病灶和5个病灶,不能明确判断是否为肝癌的病灶数分别为3个、6个,x2=1.885,P=0.07,增强方式和诊断结果没有统计学差异。  超声造影和增强CT动脉期均出现典型强化的病灶为30个,均出现不典型增强的病灶2个,动脉期增强方式的一致性分析k值=0.587,P<0.05;其中门脉期及延迟期造影剂均呈现出典型廓清的病灶25个,均出现不典型廓清的病灶1个,门脉期及延迟期增强方式的一致性分析k=0.563,P<0.05。超声造影和增强CT均诊断HCC的病灶29个,均出现假阴性结果的病灶0个,均不能明确诊断是HCC的病灶2个,k=0.488,P<0.05。两种影像学检查的增强模式和诊断结果一致性均为中等。  结论:超声造影与增强CT对1~2cm小肝癌的诊断均具有很高的准确率,但超声造影与增强CT的诊断结果一致性情况不高。根据NCCN肝癌指南建议的对于1~2cm的HCC,需要两种影像学检查结果一致才予以诊断,会降低诊断的敏感性。临床上,当增强CT不能明确诊断时,超声造影能给增强CT的诊断加以补充,对1~2cm小肝癌的诊断提供重要的诊断信息,若两种影像学中有一种表现出典型的原发性肝癌增强方式,应将该病灶与原发性肝癌同等对待。
其他文献
目的 检测膀胱癌组织中长链非编码RNA PCAT6(lncRNA PCAT6)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0年1月-2013年12月在内江市市中区人民医院行膀胱电切
目的 探讨血清高尔基体糖蛋白73(GP73)、甲胎蛋白(AFP)、壳多糖酶3样蛋白1(CHI3L1)在肝癌中的诊断价值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2019年12月滁州市第一人民医
目的 观察血清人附睾蛋白4(HE4)、甲胎蛋白(AFP)、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在晚期卵巢癌患者化疗过程中的变化以及与近期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在新乡市
目的 探讨多项血液指标联合检测在胆囊结石患者合并华支睾吸虫感染诊断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连续检测192例无症状胆囊结石病人的胆囊结石、胆汁和血液.以胆囊胆汁和/或结石中
目的 探讨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肽素(Copeptin)、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表达与重症肺炎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年1月-
目的 探讨重度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感染巨细胞病毒(CMV)的危险因素及抗病毒治疗对疾病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德阳市人民医院2015年1月-2018年9月收治的重度UC患者160例,均行
目的 探究川崎病(KD)患儿多种血液学指标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CAL)的相关性.方法 分析2017年6月-2018年12月间东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42例KD患儿,根据是否发生CAL分为CAL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