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骨形态发生蛋白2-聚乙烯吡咯啉酮-纳米晶胶原基骨缓释系统生物相容性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ienro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生物半衰期很短,在骨组织中很易降解,研究表明,聚乙烯吡咯啉酮理论上存在与BMP结合并起到缓释BMP的作用,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stem cells,MSCs)及支架材料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   目的:   研究骨形态发生蛋白(BMP)与聚乙烯吡咯啉酮(Polyvinylpyrrolidone,PVP)-纳米晶胶原基骨缓释系统体外缓释效果,并将其与成骨细胞复合培养,以期求得一种生物相容性较为理想的缓释支架系统。设计、时间及地点:   随机分组设计,对比观察,于2009年3月-2010年8月在江苏大学临床医学院实验室完成。   材料:   6周龄健康雄性SD大鼠,体质量约100g:纳米晶胶原基骨、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粉剂(SIGMA公司),聚乙烯毗咯啉酮(上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BMP2-ELISA试剂盒(R&D公司)   方法:   本实验分为三组,实验组,聚乙烯吡咯啉酮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与纳米晶胶原基骨。对照组1、BMP复合纳米晶胶原基骨。对照组2,聚乙烯吡咯啉酮复合BMP与大鼠松质骨。首先在第1、3、7、14天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 Immunobent Assay,ELISA)检测BMP-聚乙烯吡咯啉酮复合物的体外释放活性,然后将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后定向诱导为成骨细胞并分别种于实验组和对照组支架上,在不同时间点3,7,10,14天检测支架中的细胞数,MSCs培养14天后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细胞生长情况。   主要观察指标:   ELISA法检测BMP释放曲线,成骨细胞Ⅰ型胶原蛋白免疫荧光染色,增殖细胞计数,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缓释支架上的生长情况。   结果:   光密度(optical density,OD值)表示被检测物吸收掉的光密度。以OD值为纵坐标,时间点为横坐标作出BMP体外释放曲线,可见14天后实验组上清液中BMP仍保持较高的OD值;大鼠MSCs经培养14天后Ⅰ型胶原免疫荧光染色阳性,相同时间点支架中脱落细胞计数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电镜扫描发现实验组支架上细胞生长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   结论:   聚乙烯吡咯烷酮修饰的纳米晶胶原基骨支架具有良好的缓释BMP的作用,与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目的:  1.分析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SP)感染不同时间的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549细胞)转录组表达水平,从分子层面系统探讨细胞对SP感染的防御机制;  2. 研究SIRT1对
背景资料:时代发展到今天,仍然有一些家长相信“棍棒教育”,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据调查,有12%~18%的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常常使用“打一顿”的方法。而在相信“打一顿”的教育方法中,农村多于城市,父亲多于母亲。在某一受调查的学校中,学生中挨过打的占80%。其中,三年级一个教学班全班43人,只有一个学生没有挨过打。    安徽省潜山县希望小学五(2)班小记者阮韵采访——  ★小记者:刘跃,你最近好
期刊
目的:通过构建针对skp2的siRNA质粒来转染人非小细胞肺腺癌细胞A549,检测其对skp2mRNA、p27mRNA表达的影响以及对细胞增殖的影响。   方法:由公司构建针对skp2的siRNA质粒
目的:检验全景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y,UBM)(KINSCAN)直接测量睫状沟水平间距(sulcus to sulcus,STS)的可行性。在测量STS后,通过比较其他常用来推测睫状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