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区域自治下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问题研究

被引量 : 19次 | 上传用户:laoqiangs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全球化、信息化迅猛发展的时代,自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以来族裔民族主义、暴力恐怖主义、宗教极端主义正在肆虐全球,多民族国家内部国家认同问题凸显。中国作为多民族大国,同样面临着国家认同建构问题,特别是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问题。当前,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问题亟待在理论上进行深入解答。由于关于我国少数民族国家认同的问题,是涉及民族、宗教、地域、政治、文化、国际关系等立体网状的庞大问题,需要从某个角度切入考察,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的民主政治制度,从民族区域自治视角去考察国家认同问题,以期从理论上解答民族区域自治对于少数民族国家认同的影响,寻求培育和提升少数民族国家认同问题的新思路。论文的立论根据是:由于以往国家认同问题的研究虽有不少成果,但系统性的著作较少,研究的对象主要局限于某一类群体如某个民族的青少年,或者少数民族大学生,或者某个民族。而且理论方面,虽然主要聚焦于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关系,但视野还需拓宽,而且对于为什么要有国家认同,这个问题基本没有回答,或者言语不详。民族区域自治对于少数民族国家认同问题的影响,有一些理论上的误区,而且以往对于如何培育和提升少数民族国家认同感的途径,主要是从客体性的角度,如政治整合、族际政治民主化、“去政治化”等路径,缺少主体性的审视。论文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是:从理论上,系统梳理民族与国家、国家认同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集中阐述国家认同的内涵和本质,为什么要有国家认同的问题,将民族区域自治在中国现代国家认同建构中的地位和作用给予理论解答。从国家认同所包含的两大支柱,即政治认同和文化认同方面面临的挑战,对少数民族国家认同危机产生的根源作了比较深入的探究和分析;分析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对少数民族国家认同建构的影响。最后,认为历史记忆、民生政治、公民社会、公民身份认同四个维度是培育少数民族国家认同的逻辑向度。并提出主体性是有效化解少数民族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张力的新思路。实践意义是:第一,有助于中国的以积极的态度,应对国家认同建设的挑战。第二,有助于中国的反分裂斗争,捍卫国家的主权和独立。第三,有助于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巩固和发展。第四,有助于中国执政党和政府建立稳固的合法性基础。论文的基本逻辑思路和框架是:全文共分三部分,导论、正文、结论。导论部分主要阐述选题的由来及研究的意义,国内外相关选题的文献综述,论文的基本逻辑思路和内容。论文的研究方法;论文可能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正文部分主要分为五章,第一章阐述国家认同的基本理论;第一节是回答什么是国家认同,主要的内容是民族与国家的概念剖析,认同理论内涵的解析,提出国家认同的基本概念。第二节内容是国家认同的生成逻辑,回答为什么要有国家认同。从心理意识、利益根源、他者存在、现代性根源、价值要素、生态条件六个方面尝试回答了国家认同的存在性问题。第三节是国家认同的基本特性和功能,认为国家认同有主体性、可塑性、层次性和共存性等特性,基本功能有合法性、政治整合等。第二章系统梳理民族区域自治历史根源与现实依据,以及理论依据,包括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结构理论、民族独立解放和民族自决的理论、民族平等理论。分析和梳理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内容。重点阐述中国共产党实行民族政策的理论与实践,这一过程如何形成少数民族国家认同的,最后一节内容重点分析民族区域自治在少数民族国家认同建构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三章重点分析中国当代少数民族国家认同存在的问题及其表现,分为政治认同和文化认同两个方面谈;进而分析国家认同危机发生的原因,并认为社会转型是少数民族国家认同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第四章,是考察少数民族国家认同建构的精神文化根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是少数民族国家认同建构的精神根基。第五章则探求少数民族国家认同建构的途径和新思路,从历史记忆、民生政治、公民社会培育、公民身份认同四个维度建构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其中从主体性视角去化解少数民族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之间存在的张力是一条可能的新思路。最后一部分结语,民族区域自治是少数民族国家认同的制度保障;中华民族精神是少数民族国家认同建构的精神支柱;主体性是少数民族国家认同建构的新思路。少数民族国家认同的建构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论文采用的方法是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文献分析法;多学科交叉综合研究:比较分析法;个别访谈法。论文的可能创新之处:一、尝试性探究了国家认同的存在性问题;二、澄清了民族区域自治在中国现代国家认同建构中的地位和作用;三、尝试化解少数民族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张力,克服从客体性视角建构少数民族国家认同理论的不足,从主体性视角建构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论文的不足之处,由于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问题是一个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的研究课题,自身能力和水平有限,不足之处和今后继续研究的东西不少,其中本文缺乏案例研究,很多研究点未能展开,只是点到为止。
其他文献
哒嗪酮类化合物因其特有的生理活性而在医药、农药方面有广泛的应用,近年来已成为合成化学研究的热门课题。许多哒嗪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心血管药理作用,如抗血小板聚集和强心作
“论赞”是史书的一种体裁,用以阐发作者或注家对人物、事件的评论,如《左传》中的“君子日”,《史记》每篇末的“太史公日”等。研究《史记》人物传记的特点,可以依据高中生认知
在西方戏剧史上,不少剧作家都十分重视道具的运用,王尔德既吸取前人的创作经验,又不落窠臼,在每一部喜剧创作中都巧妙地运用道具,使道具在剧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妙
<正>3月9日,中冶宝钢技术第三分公司圆满完成宝钢厚板部BD-1行车的电磁铁挂梁吊耳焊接探伤,确保了行车的安全运行。该行车的电磁铁挂梁为钢板吊运的专用吊具,因吊运任务量大,
随着金融市场开放和银行业改革创新,多数城市商业银行都基本上实现了战略转型,长期处于"短板"的零售银行业务也受到普遍重视。然而,就信用卡业务而言,虽然城商行依托中国银联
首先介绍商务智能系统概念及三大技术体系,得出商务智能系统的数据技术架构.然后分析商务智能对数据处理的要求,指出数据仓库的重要性,并由此引出动态数据仓库.最后在系统数
在新型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村落社会经济结构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特别是乡村旅游开发更给这些村落带来巨大影响——功能呈现多样化,同时带来村落形态和空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学事业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当今的医学领域中,大型精密医疗设备的出现,既方便了医生的诊治,也方便了病人的治疗,还可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C型臂X
作为一种清洁无污染的能源,太阳能光伏的发展获得全球越来越多的关注,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的研究已经广泛展开。本文详细论述了光伏并网微逆变器研究的意义和优点,以及它的关
混合物介电特性是研究其物理学特征、测定其成分的基础,对环境污染监测、建筑物稳定性及道路性能评估等领域意义重大。但受到理论方法、研究手段等因素限制,对土壤、岩石等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