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民族地区的媒介研究——以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为例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T_Happ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国家,多民族共处一地的情况较为普遍。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背景下,促成、维持和谐的民族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香格里拉是一个民族关系融洽的多民族地区,而媒介在促进民族关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对香格里拉的媒介进行研究,并探索对于多民族地区的借鉴作用具有现实意义。  论文首先介绍香格里拉媒介的发展现状。香格里拉的媒介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较为年轻。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香格里拉的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以及网络、手机等新媒介都得到了相当地发展,形成了完善的运作机制和传播模式,在民众生活中有重要的影响。  在介绍了香格里拉的媒介现状之后,又从传播者、受众以及媒介效果三个方面对香格里拉的媒介进行分析。对传播者的研究,笔者选取了香格里拉电视媒介的特定时段的内容来分析传播者在整个媒介环境中所扮演的角色,重点分析作为新闻信息传播者的角色和公益性的角色。对受众的研究,主要基于在香格里拉的问卷数据以及访谈记录,从结构的、行为的以及社会的角度对香格里拉受众进行了分析。对媒介效果的研究,则是建立在对传播者、受众的分析基础之上,按照媒介对个人、社会产生的直接的、深度的影响展开论述。  在完成了这些分析研究之后,结论部分重点讨论了香格里拉地区的媒介研究对我国其他多民族地区的借鉴意义。然而要在一篇硕士论文中对这些问题进行全面、细致的研究是难以完成的,因此论文将焦点放在:基于香格里拉的媒介研究,探讨在多民族地区如何恰当地处理媒介与民族语言文字、宗教以及民族关系等方面的相互作用。  在媒介与民族语言文字方面,笔者经过分析发现媒介促进民族语言文字的推广、传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民族语言类节目,促进民族语言的普及;二是通过民族文字类内容,提高广大受众对书写、识别民族语言文字的能力。针对这一情况,笔者提出了三条可供我国多民族地区借鉴的建议:一是多民族地区应加强媒介传承民族语言、文字的功能;二是民族语言、文字类节目要取得预期的传播效果,还必须注意提升内容的参与性;三是要发挥媒介促进民族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的作用。  媒介与宗教的关系是论文的重点,首先从传播学的角度对宗教进行的解读认为:从神职人员的视角来解读,宗教内部信息传播是一个封闭的系统;从信众的视角来解读,宗教是受众获取权威信息的单向传播系统;从宗教与世俗社会的关系看,宗教与世俗社会的信息交流是密切相关的。概括说来,媒介与宗教的关系大体分为:沟通宗教、地方、国家等三个层面,为宗教关注现实社会开拓了渠道;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以及有助于增进外界对宗教事务活动的理解等方面。针对这一分析,笔者认为在多民族地区:首先,应积极发挥媒介沟通宗教、地方、国家的作用,为宗教提供现实的信息;其次,应增加媒介对宗教活动的报道,促进外界对宗教活动的理解,进而促进外界对民族特性的理解,并促进民族团结;最后,应发挥媒介在提高神职人员素质、发掘宗教文化、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方面的作用。  媒介对民族关系的影响也是论文探讨的一个重点。在影响民族关系的因素中,笔者重点探讨了媒介能够发挥作用的领域,并认为:首先,应积极发挥媒介增进民族间的互相理解、尊重,增进各民族群众感情的桥梁作用;其次,要充分发挥媒介促进地区认同、国家认同方面的作用。总之,媒介虽然不是促成和维护稳定、和谐的民族关系的唯一因素,但其所产生的作用应该得到充分重视。
其他文献
腾讯大辽网和新浪辽宁是辽宁地区运营较为出色的两家综合性门户网站地方站。两家网站面临着相同的媒介经营环境,在辽宁地区的网站市场中拥有极为活跃的用户群体,具有较强的影
期刊
互联网发展的日新月异,给网络传播研究带来一定挑战,其中最大的挑战在于用何方法研究网络传播。观察法?社会调查法?访谈法?控制实验?还是内容分析法?评判与选择研究方法的标
我国的环境新闻启蒙于上世纪80年代,知识分子群体以报告文学的方式迈出了环境新闻发展的第一步。伴随环境文学的呐喊声,一批独具慧眼的新闻记者走上了环境报道的舞台。汪永晨
随着信息技术和传媒产业的发展,传播媒介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必不可少的部分,并逐渐对我们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产生深刻的影响。个人的媒介拥有状况、认知水平、使用能
期刊
2013年4月,黄金价格大幅度下跌,大量中国公民疯买,华尔街为之震动。在这一事件中,大妈们也因为其强劲的购买力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而后网络上有关“中国大妈”的报道如雨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