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677例酒精性肝病患者脉象要素进行分析,探讨酒精性肝病患者脉象分布的特点,为酒精性肝病患者的中医治疗提供脉象理论依据。方法:对符合条件患者进行诊脉,采集脉象要素信息及相关资料,将医师诊脉结果相同的677例患者建立数据库,采用相宜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得出结论。结果:1.一般情况:酒精性肝病患者以36-55岁年龄段为发病高峰。在所调查的酒精性肝病患者中,酒精性肝炎占的比例最大,随着饮酒量和饮酒时间的增加病情逐步进展。2.脉象总体统计结果:脉位-中:共计545例,占80.5%.。脉宽-中:共计396例,占58.5%。脉长-中:共计677例,占100%。脉力-中:共计559例,占82.6%。脉率-缓:共计437例,占64.5%。脉律-正常:共计667例,占100%。脉体-弦:共计374例,占55.2%。脉流-畅:共计462例,占68.2%。传统脉象:单脉171例,其中弦脉58例,占总病例数的8.6%。相兼脉506例,其中弦数脉,93例,占总病例数的13.7%。弦脉及其相兼脉共374例,占55.2%。3.脉象要素与酒精性肝病分期统计结果:检出频次由高到低排列,脉位方面:酒精性脂肪肝:中、浮、沉;酒精性肝炎:中,浮,沉;酒精性肝硬化:沉,中,浮,(P<0.05)。脉宽方面: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均为:中,细,大;酒精性肝硬化:细,中,大(P<0.05)。脉力方面:酒精性脂肪肝为:中、实、虚;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硬化均为:中、虚、实(P<0.05)。脉率方面:酒精性脂肪肝:缓、数、迟;酒精性肝炎:数、缓、迟;酒精性肝硬化:缓、数、迟,疾均为0例(P<0.05)。脉体方面:酒精性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炎均为:弦、柔;酒精性肝硬化:柔、弦(P<0.05)。脉流方面: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均为:畅、滑、涩;酒精性肝硬化:畅、涩、滑(P<0.05)。4.脉象要素与不同年龄组统计结果,检出频次由高到低排列,脉位方面:26—35、36—45、56—65均为:中,浮,沉;46--55为中、沉、浮(P<0.05)。脉宽方面:26—35、46—55、56—65均为:中,细;36—45为细,中(P<0.05)。脉力方面:26—35、56—65为中、虚、实;36—45、46--55均为:中、实、虚;(P<0.05)。脉率方面:26—35、36—45岁检出均为缓、数;46—55、56—65岁均为:缓、数、迟(P<0.05)。脉体方面:26—35、36—45均为:弦、柔;46—55、56—65均为:柔、弦(P<0.05)脉流方面:所有年龄段均为:畅、滑、涩(P<0.05)。结论:1.酒精性肝病患者以36-55岁年龄段为发病高峰,说明酒精性肝病发病呈年轻化趋势。随着饮酒量和饮酒时间的增加病情逐步进展。2.通过对脉象要素逐一统计,最后汇总成传统的28脉象后得出:酒精性肝病患者弦脉、弦数脉、弦滑脉的检出频次最高,这与体内痰湿、气滞、湿热、气血不足等病理因素的形成有一定的关系。也验证了“弦为肝脉”的理论。3.脉象要素分别与酒精性肝病分期、不同年龄组之间进行统计,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脉位、脉力、脉体、脉流四个要素可以反应酒精性肝病患者疾病进展过程和体内邪正盛衰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