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1年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经历了长达20年的经济低迷,并长期面临通货紧缩的压力。为刺激经济增长和摆脱通货紧缩的困扰,日本在世界上率先实施了“零利率”及量化宽松型的货币政策,但日本宽松型的货币政策并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相反,是长达二十年的经济低迷与通货紧缩。本文通过对泡沫经济前后日本经济运行状况与货币政策效果的比较分析,主要研究了泡沫经济破灭以来日本的货币政策是否有效与引起日本货币政策效果变化的原因以及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启示。本文首先通过定性分析认为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的货币政策是失效的,并通过对日本货币供给量M2+CD和基础货币供给量增长率的对比,认为造成日本货币政策失效的主要原因是日本货币乘数及货币流通速度的下降,导致日本货币供给量增长率相对泡沫经济破灭前下降,造成货币供给量相对不足,从而无法有效促进经济增长和消除通货紧缩。另外,日本近年来储蓄率的下降、零利率导致的流动性陷阱、不断增长的巨额财政赤字、日本对外投资净流入的增加、日元国际化以及商业银行信用创造功能的降低等都减少了日元供给量,导致日本货币政策无法有效发挥作用。同时,本文还运用数学方法证明了日本货币乘数下降的原因是由于通货/存款比率的上升。在实证分析部分,采用Eviews6.0对1991——2011年期间日元供给量M2+CD与名义GDP进行了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表明M2+CD与名义GDP之间不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进一步支持了定性分析的结论。本文认为日元供给增长率的降低是日本近年来经济萧条和出现通货紧缩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日元供给的减少也是日元升值并造成日本失业率上升的原因之一,同时导致日本财政赤字的进一步加剧。虽然当前我国经济仍处于快速增长阶段,但面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以及国内通货膨胀压力,如何有效的实施货币政策以保证国内经济稳定增长和防止通货膨胀高企,是我国货币政策面临的主要问题。借鉴日本货币政策失效的原因,应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进行有效控制并在货币政策制定之前对货币乘数及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进行准确的预测,以保证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