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隐喻是人类认知活动及人类语言中的一种普遍现象。自从Lakoff和Johnson(1980)在Me taphors We Live By这一书中把人们对隐喻的理解从语言学的角度拓宽到认知的范畴,隐喻的研究不仅仅局限于修辞领域而是拓展到了更深层次的研究。概念隐喻理论开创了隐喻研究的新纪元。从此隐喻被视为普遍存在于人类的日常生活、思维和行为中,是一种重要的认知工具,人类通过概念隐喻感知、认识世界的事物。动物因为有着和人类密切的关系,引起了语言学家,生物学家以及社会学家的注意。动物在人类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动物词语在语言中也具有同等作用。动物因其丰富的属性和与人类的微妙关系,广泛运用于概念隐喻中。本文以动物词语作为研究对象,运用Lakoff&Johnson的概念隐喻理论(CMT),提出人类思维和语言中存在“人类是动物”的概念隐喻,研究动物词语及其意义的构建。动物词指称人类外表特征,行为特征,性格特点和团体意义(源域)的属性映射到人类(目的域)。因此我们的思维和语言中存在着HUMAN BEINGS ARE ANIMALS的概念隐喻。文化对隐喻的理论有重要的影响。本文从认知和文化的角度对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动物隐喻进行对比研究。通过细致的对比分析,动物隐喻中隐藏的认知共性和文化差异被挖掘出来。隐喻的理解不能脱离文化。动物丰富的属性和两个域的映射产生了动物词语文化意义的多义现象。文化对指称人的动物隐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来源域“动物”的影响上。在两种语言中,如果同一种动物在两种文化中的理解相同,隐喻的意义就相同,对于不同文化下的学习者,这样就容易掌握。如果同一种动物在两种语言中的理解相异,隐喻意义就产生差异,这样就不容易理解。不同语言中存在不同动物隐喻,动物词语具有不同的文化意义则是因为概念隐喻的形成受地理环境,社会文化以及思维方式。我们发现对于每个语言学习者,文化中不同的隐喻理解是学习的难点。对动物词语的认知研究将深化我们对语言的研究,并且促进外语教学与外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