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译者的跨文化意识——以《围城》英译本为例

来源 :南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g3168602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跨文化意识的研究和跨文化交际息息相关,随着全球经济政治一体化进程,各国不同的文化背景对跨国交往产生巨大的影响。在当今的翻译研究中就产生了文化转向,翻译中的文化研究和语言学中的跨文化交际就成了学术研究的焦点。  在钱钟书的小说《围城》中出现了大量的文化语言点,它们构成了《围城》的一大特色。这些文化语言点最直接地反映了中国文化的个性特征。但是,它们却给跨文化交流和汉英翻译造成了障碍。英文版的《围城》是由Jeanne Kelly和Nathan K.Mao共同翻译完成的,因为两位译者都精通英汉语言及其文化,译文非常地成功。自从译本问世以来就受到各方的好评。在译本中译者对于不同的文化语言点采用了不同的翻译手段,使得译文更好的保留了原文的特色,更加忠实于原文。因此,探讨这些文化语言点及其翻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将《围城》中的文化语言点分为五大类,归纳了《围城》文化语言点汉英翻译的方法,研究的重点在于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是什么在决定译者使用不同的翻译手段,以及跨文化意识在翻译的过程中的表现,以及作为一个称职的译者所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  本文广泛的介绍了文化问题,交际问题以及跨文化交际行为的概念和内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翻译行为与文化的关系,从翻译的跨文化交际本质角度定义了翻译中的跨文化意识。从这种意义上来讲,翻译者可以说是起到了一个文化协调者的角色。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根据译本的目的在原文作者和译入语读者之间进行协调,在原语文化和译入语文化之间进行协调。因此,一个成功的翻译者不仅应该很好地掌握原语和译入语,而且还应该很好地了解原语文化和译入语文化。此外,他还应该具备根据译文的目的使用各种翻译方法在两种文化之间进行协调的能力。本文在此基础上对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跨文化意识做了明确的要求,希望对翻译工作者能有所帮助。
其他文献
支架式教学法,基于建构主义和最近发展区理论,在英语阅读和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日益成熟。本研究将支架式教学应用于英语翻译教学,旨在研究其在减少高职学生汉英翻译中语用失误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