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99年开始,我国各高校扩大招生规模,当年招生人数增加51.32万人,增长速度达到史无前例的47.4%,次年增幅为38.16%,到2003年,中国普通高校本专科生在校人数已超过1000万。随着高校的规模迅速扩大,学生群体日益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高校软硬件设施滞后的矛盾日渐突出,对高校的学生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随着大学生群体的多元化、多样化,有着心理问题和疾病的学生也日渐增多,各类危机事件也频繁发生,以至严重影响高校的稳定和发展。于是,高校的危机管理应运而生。然而,当前高校的应急管理体制和机制中,过多地强调“管”,而忽视“疏”,对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和作用的发挥不够重视,并没有将它摆在首要位置。毛泽东同志说过,“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①,对于高校危机管理而言,它也是一条“生命线”。思想政治工作通过预测预警、危机教育、信息交流、思想沟通、道德感召、组织动员、心理疏导、人文关怀等功能的发挥,培育人们树立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在高校应急管理中发挥着独特功能和作用,形成一种战胜危机的无形力量,是危机管理的“软实力”。思想政治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的传家宝和看家本,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摆在突出位置上,只能加强不能削弱,高校的危机管理亦然。本文旨在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理论,结合我国当前高校危机管理的实际,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立场和观点,运用立体化多层次研究方法,分析当前我国高等学校危机管理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探究高校危机管理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和实现路径。本文框架和结构主要是:第一部分为导论,主要阐述所研究问题的背景、意义及研究思路和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梳理相关研究涉及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理论。第二部分,主要论述了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危机管理中的地位和功能,在阐明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危机管理“生命线”的同时,分别从高校危机管理的预警、处置和善后三个阶段,探讨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第三部分,主要分析了当前我国高校危机管理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产生的原因。第四部分,着重探讨了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危机管理中实现的有效路径。这是本文研究的重点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