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卫生服务公平与效率是世界各国政府在制定公共政策时追求的两大目标,同样是我国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制度的重要目标:第一,要提高卫生服务公平性,包括改善居民的就医便利性和可及性;第二,提高效率,有效控制或降低居民就医费用,确保居民公平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增加居民获得感。自2009年中国新医改实施以来,已有文献研究多集中在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基本药物、居民卫生服务利用、医保筹资与使用等方面,有关居民对新医改实施后对就医方便程度和就医费用变化情况认知方面的研究较少,因此,了解居民的就医方便程度和就医费用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对于完善医改政策,提高居民医改认知度,增加人民群众对医改的满意度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现实意义。研究目的本研究采用第五次卫生服务调查数据库中的部分数据。了解济南市历下区城市居民就医方便程度及就医费用变化情况认知,分析其影响因素,从而为改善医疗服务公平性和提高医疗服务效率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更好地满足城市居民的健康服务。资料与方法研究数据来自第五次卫生服务调查数据库。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该数据库中历下区数据部分样本。本研究共回收有效问卷1478份。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城市居民一般情况、就医流向、居民就医方便程度变化情况认知、就医费用变化情况认知等内容。使用SPSS 23.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并对数据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主要结果共调查了 1478人,其中男性占45.33%,女性占54.67%;年龄分布在15~9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0.58±17.63岁;高中及以下教育水平为57.85%,大专及以上教育水平为30.04%;已婚者占81.80%;在业者占45.94%;72.53%的城镇居民参与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21.18%的城镇居民参与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只有3.52%的城市居民拥有商业健康保险。91.14%的居民到达最近的医疗机构的时间在15分钟以内;67.48%的城市居民选择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初级卫生保健机构就诊。17.48%和9.71%的城市居民选择在综合医院和中医院就诊。81.33%的城市居民认为与5年前相比,医疗便利性有所提高,16.78%的居民认为没有变化。仅有1.83%的居民认为就医不方便程度增加。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婚姻状况、就业类型以及居民到最近医疗机构时间对就医方便程度变化情况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是否患有慢性病、是否有城市医疗保险、到达最近医疗机构的时间、居民文化程度与就医方便程度之间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城镇医保、到达最近医疗机构所用时间以及居民文化程度是影响就医方便程度的重要因素。38.16%的居民认为医疗费用与5年前相比有所下降,20.91%的居民认为没有变化,40.93%的居民认为有增加。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就业类型、医药费用支出水平及距离最近医疗机构时间对就医费用变化情况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是否存在慢性病、是否城镇医保以及居民健康评分与居民就医费用之间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是否患有慢性病、是否城镇医保、健康分值是影响就医费用变化的重要因素。结论与对策建议八成多城市居民认为看病方便程度与5年前相比有明显改善,只有极少数居民对就医方便程度改善状况不认可。相比就医方便程度变化情况,约有四成居民认为就医费用支出与5年前相比有所下降,另约有四成居民认为就医费用支出有所增加。在众多影响城市居民就医方便程度和就医费用变化认知的因素中年龄、是否患有慢性病、到最近医疗机构的时间是影响居民就医方便程度和就医费用变化认知的重要影响因素。据此,提出以下对策建议:第一,积极推进和完善医疗体制改革,保障居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充分发挥社会医疗保险的监管作用,减轻居民疾病的经济负担;第二,提高初级卫生保健机构的服务和管理能力,改善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均等化;第三,政府应承担更多责任,提高公共财政医疗投资水平;第四,培养居民合理利用医疗资源和科学就医的观念,增强居民健康投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