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戴维·洛奇(1935—)是一位近年来在国际文坛上声誉颇高的横跨小说界和批评界的英国两栖作家。他的作品主要分为文学理论研究与小说及剧本创作两大类。理论方面他以研究结构主义、巴赫金、小说理论及写作技巧而驰名西方批评界;他的小说多取材于周围的日常生活,以知识分子为主角,以学院生活为背景,既得到评论家们的好评,又深受普通读者的喜爱。其校园三部曲之一《小世界》自问世以来在大洋两岸引起强烈反响,被誉为是自《幸运的吉姆》以来最有趣、最卓越的小说,并获英国文学最高奖——布克奖提名。 作为洛奇校园小说的代表作,《小世界》常被评论家定位为一本典型的后现代主义作品。不可否认,小说带有明显的后现代主义烙印,如其对表征危机的诠释、拼贴画、戏仿的运用等等,但这些并不足以证明它是一本纯粹的后现代主义小说。本文试图从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三种角度解读《小世界》,得出它是一本以现实主义为主体兼具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特点的复合形小说的结论,并应用雅各布森关于隐喻、转喻的理论验证了这一结论。 论文主体由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对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在文学上的特点加以区分。现实主义侧重对社会某一群体的现实(外在)生活的反映,一般带有明确的时空概念,严密的情节,常用的叙事角度为全知视角,人物塑造上以外部描写为主;现代主义小说多表现人物内在心理的变化,关注人的意识及潜意识,神话原形、意识流、反英雄、开放式结尾为现代主义小说常用手法;后现代主义小说继承了现代主义对传统的反叛、形式上的革新等原则,但其作品强调后工业社会的荒诞性、游戏性及表征危机,有意识地混淆了高雅文学与通俗文学的界限,拼贴画、戏仿在后现代作品中应用广泛。 第二部分从现实主义解读《小世界》。在主题上,洛奇选取学者圈子这一具体的社会群体为小说对象;在写作技巧上,采用全知视角按时间顺序组织素材,从外部刻画人物,以喜剧口吻揭示严肃主题。 第三部分从现代主义分析《小世界》。小说的副标题“学者的罗曼司”暗示出洛奇对圣杯传奇这一神话原形的应用。与艾略特的《荒原》一样,《小世界》以圣杯传奇为叙事结构,影射了当代世界在精神上的贫乏。其他现代主义典型特点如反英雄、开放式结尾等都均在小说中得到体现。 第四部分则从后现代入手解读《小世界》。受后现代理论影响,洛奇在创作中强调了语言的游戏性、文本的不确定性及由此产生的表征危机。 第五部分应用雅氏的隐喻、转喻理论对小说文本进行分析。《小世界》在叙述上有连贯性,结构严密,语言顺畅,以代表性细节即毗邻事物来塑造人物而不是直接交代其核心本质,是以转喻为主的文本。 经由以上分析,本文将《小世界)}定位为以现实主义为主,带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特点的小说。按洛奇的划分,他的创作属于反现代派(即现代派),这也符合他对当代英国文学发展历史所提出的钟摆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