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建立慢性肾衰竭模型大鼠,研究慢性肾衰竭大鼠血清不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symmetric dimethylarginine,ADMA)、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symmetric dimethylarginine, SDMA)与传统评价肾功能指标及肾脏病理损伤程度之间的关系,评价二甲基精氨酸作为生物标志物的可行性,判断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8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和模型组(SNX)各42只。模型组进行5/6肾切除术建立慢性肾衰竭模型,造模过程分两期手术进行,假手术组同期进行手术,两次手术均仅分离肾周脂肪囊及肾蒂,剥离左、右肾筋膜,不做肾切除。以Ⅱ期手术结束作为观察周期的起点,分别于第4、6、8、10、12、14周末的前一天随机抽取假手术组、模型组大鼠各6只,收集24小时尿液测定24h尿蛋白定量(24h urinary protein,UP)、尿量、尿肌酐(urine creatinine, Ucr),于上述各周末腹主动脉穿刺取血,用于测定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 Scr)、血尿素氮(blood ureanitrogen, BUN),计算肌酐清除率(creatinine clearance, Ccr),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测定ADMA、SDMA水平。假手术组摘取左侧肾脏、模型组摘取左侧残肾,通过PAS、Masson染色观察不同时期肾脏病理变化,利用肾小球硬化指数(glomerulosclerosis index, GSI)、肾小管间质损伤评分(tubulointerstitialscore, TIS)评价病理损伤程度。观察各指标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分析二甲基精氨酸(dimethylarginine, DMA)与传统肾功能指标及病理损伤程度的相关性。结果:1一般情况假手术组大鼠表现机警、反应敏捷,行为正常,皮毛致密整齐有光泽,饮食正常,尿道口无血性分泌物,体重逐渐增加。模型组大鼠精神萎靡、活动迟缓,甚至弓背蜷体,皮毛疏松枯槁无光泽,食量减少,部分动物尿道口可见血性分泌物,大便色质正常,部分大鼠出现大便量减少,体重增加缓慢。随着观察周期延长,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耳、鼻、足背、尾部皮肤略显苍白。处死大鼠时剖腹探查可见个别存在小至中等量腹腔积液。2各时期常规生化检测情况UP:第8、10、12、14周模型组24h尿蛋白定量水平与假手术组比较明显升高,具有显著差异(P<0.01);Scr:各时期模型组血肌酐水平与假手术组比较明显升高,其中第4周有差异(P<0.05),其余各时期差异显著(P<0.01);BUN:各时期模型组血尿素氮水平与假手术组比较明显升高,具有显著差异(P<0.01);Ccr:第6、8、10、12、14周模型组肌酐清除率水平与假手术组比较明显降低,具有显著差异(P<0.01)。3各时期二甲基精氨酸检测情况血清ADMA:第4、6、10、12、14周模型组血清ADMA水平较假手术组升高,具有差异,其中第10周有差异(P<0.05),第4、6、12、14周差异显著(P<0.01);血清SDMA:第12、14周模型组血清SDMA水平较假手术组升高,具有差异(P<0.05)。4肾脏病理损伤评价情况GSI:第4、8、10、12、14周模型组GSI与假手术组比较明显升高,其中第4周有差异(P<0.05),第8、10、12、14周差异显著(P<0.01);TIS:第6、8、10、12、14周模型组GSI与假手术组比较明显升高,其中第6周有差异(P<0.05),第8、10、12、14周差异显著(P<0.01)。5各项检测指标变化趋势情况Ⅱ期手术后4~6周即出现Scr、BUN的升高,Ccr的下降,之后由于残存肾单位的代偿作用,肾功能在6~8周出现一定程度的恢复,8周后各项指标均提示肾脏功能进行性下降。Ⅱ期手术后4~6周即出现血清ADMA、SDMA的升高,6~8周出现一定程度的恢复,8周后ADMA、SDMA水平进行性升高。故以第8周作为慢性肾衰竭的观察起点。6相关性分析:①二甲基精氨酸与传统肾功能指标相关性分析:ADMA与Scr(r=0.587, P<0.01)、BUN(r=0.617, P<0.01)呈显著正相关,与Ccr(r=﹣0.479, P<0.01)呈显著负相关;SDMA与Scr(r=0.420, P<0.01)、BUN(r=0.442, P<0.01)呈显著正相关,与Ccr(r=﹣0.427, P<0.01)呈显著负相关;②二甲基精氨酸与病理损伤指标相关性分析:血清ADMA与GSI(r=0.694, P<0.01)呈显著正相关,与TIS(r=0.650, P<0.01)呈显著正相关;血清SDMA与GSI(r=0.495, P<0.01)呈显著正相关,与TIS(r=0.485, P<0.01)呈显著正相关。结论:1本研究采用5/6肾切除法构建慢性肾衰竭的大鼠模型,该模型具有较强的临床相似性、可靠性;2血清ADMA、SDMA水平随着慢性肾衰竭的进展进行性升高;3血清ADMA、SDMA与传统肾功能指标具有相关性,ADMA的相关性更好,提示二甲基精氨酸可以作为评价肾功能的指标;4血清ADMA、SDMA与病理损伤评价指标GSI、TIS具有相关性,ADMA的相关程度优于SDMA,提示二甲基精氨酸可作为一种反映肾脏病理损伤程度指标,但并不具有反映肾小球或小管间质损伤情况的特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