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五保对象作为农村最为困难的弱势群体之一,历来便是地方乡镇政府、村组织和地方公益组织关注帮扶的主要对象。随着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的全面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较以往有了较大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然而,农村五保对象却因缺乏生产劳动能力,又没有可靠的生活来源。尽管依靠五保供养资金能够帮忙解决生存问题,但生活质量难以保证,无法享受经济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各种福利。从社会公平公正和社会和谐稳定的角度来看,解决当前五保供养上作中存在的应保未保、集中供养率偏低、供养标准较低、供养机构运营机制不顺以及社会力量参与不足等问题迫在眉睫。本文采用综合采用文献研究法、实地调查法和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雅安市芦山县五保供养制度为研究对象,深入芦山县清仁乡进行实地调查。此次调查的主要内容为雅安市芦山县农村五保供养制度的历史变迁、五保供养制度实施的基本概况、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对目前我国雅安市芦山县五保供养实施中的问题从制度和参与主体两个视角予以深入剖析。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有针对性的提出“完善融资机制,提高供养标准”、“细化工作标准,提升工作开展质量”、“构建立体评估指标体系,加强五保工作监督”以及“协调利益博弈,集结各界力量共同关注五保”等四个对策,以推动雅安地区农村五保供养工作的开展。根据本文研究的结构特点,大致把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为绪论,主要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相关理论研究综述、主要研究内容、采用的研究方法以及本文的研究技术路线。第二个部分为木文的主体,即木文的第2章到第5章,阐述了本文研究的关键概念和理论基础,对以芦山县清仁乡为例的雅安市芦山县五保制度实施情况进行实证分析,并重点剖析了当前西部地区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实施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提出了问题的解决对策。第三个部分为结语部分,主要是对文章内容的一个简单回顾,同时指出此次研究的不足之处,明确下一步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