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芦笋(AsparagusofficinalisL.)又名石刁柏,雌雄异株植物,芦笋的性染色体处于染色体进化的初期阶段,同型L5性染色体上的M位点决定芦笋的性别。雌雄间差异主要是花器官,性别决定基因决定芦笋同性花向单性花的分化。芦笋是研究染色体进化、两性植物起源和雌雄异株植物性别决定与分化的模式植物。由于其嫩茎风味鲜美,营养丰富,在世界各地广受欢迎。且雄株比雌株高产达25%以上,并具有极强的抗病性和生命力,故雄株特别是超雄株在生产实践中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因此,性别决定基因的筛选及分化机制探究对于芦笋雄性植株分子育种的研究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鉴于此,本文以芦笋(UC309)雌雄花为材料,通过抑制性差减杂交技术构建芦笋雄花消减cDNA文库,通过克隆测序及EST比对分析和功能注释,采用半定量和实时荧光定量技术对部分差异基因进行了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研究。本文发掘和克隆了芦笋雄花差异表达基因,为研究芦笋的性别决定和分化机制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也为克隆性别相关基因奠定了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构建了芦笋雄花SSH文库,共获得107条有效的EST序列,序列片段大小在100-1200bp,多数集中在200-500bp,与菌液PCR鉴定结果一致;
2.经Blastx分析,35条序列具有蛋白同源性;将所有EST序列在NCBI中的tBlastx中的EST数据库中分析,103条EST序列与已知的EST有同源性,其中39条序列与花发育相关的基因具有较高的相似性,仅4条序列为未知同源序列,将该4条EST序列在Blastn数据库中比对,2条序列与已知序列相似性较低,推测其为新基因;经过基因注释分析(GeneOntlologyAnnotation),34条EST序列得到详细的注释,所注释基因可归为6个分子功能类、10个生物过程类和9个细胞组分类(水平2);
3.利用半定量技术对部分与花发育相关基因和新基因进行组织特异表达分析,7条EST序列即AO12-40(nsLTP家族的脂类转移蛋白)、AO4-5(SGNH水解酶超家族)、AO13-38(FA羟化酶超家族)、AO13-87(PLN00033家族的PhotosystemⅡstability/assemblyfactorHCF136)、AO13-92(可能为Rab蛋白亚家族,属于Ras_like_GTPase超家族)、AO13-40(MA3超家族,可能编码PCD蛋白)及AO18-87(新基因)在雄花芽或雄花表达量较高。运用荧光定量技术进一步验证7条EST序列的表达模式,几乎和半定量结果一致。相比雌株同一时期的花,AO12-40、AO4-5、AO13-92、AO13-40、AO13-38、AO13-87及AO18-87在雄花中的表达量较高,表达量差异极显著(P<0.01);AO13-87和AO18-87在雄花芽表达量比雌花芽高,差异显著(P<0.05);
4.克隆的差异表达基因序列可能参与芦笋雄性性别决定或雄花发育过程,这为芦笋性别决定机理研究及早期的性别鉴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