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建立子宫平滑肌瘤与正常子宫平滑肌有限原代细胞系,为活体的子宫平滑肌瘤细胞与正常的子宫平滑肌细胞microRNAs(miRNAs)活性检测提供细胞。方法:标本来源:2011年3月至2011年5月解放军总医院收治的9例因患子宫肌瘤而行子宫全切的病例,年龄36~50岁(平均42.3岁)。病例要求:未绝经,近三个月未进行性激素治疗,不吸烟。采用消化法及贴块法进行体外培养子宫肌瘤细胞及正常子宫平滑肌细胞,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原代培养的细胞,并用免疫组化染色对其进行鉴定。结果:两种方法均可获得大量子宫肌瘤细胞及正常子宫平滑肌细胞,鼠抗人-desmin免疫组化染色呈强阳性。结论:成功建立人子宫肌瘤细胞及正常子宫平滑肌细胞有限细胞系,且培养的人子宫肌瘤细胞及正常子宫平滑肌细胞生长良好、纯度高,为下一步研究miRNAs在活体子宫肌瘤细胞及正常子宫平滑肌细胞活性表达提供研究基础。目的:测定并比较子宫肌瘤细胞与正常的子宫平滑肌细胞的microRNAs(miRNAs)活性谱,为进一步探索子宫肌瘤的发病机理以及新的治疗方法奠定基础。检测方法:利用基于AAV载体的高通量miRNA活性检测技术miRNA传感器阵列测定子宫肌瘤细胞和对应子宫平滑肌细胞的miRNA活性谱。结果:分别获得了包含53种miRNAs的宫肌瘤细胞及对应的正常子宫平滑肌细胞miRNA活性谱;40种miRNAs活性在子宫肌瘤与正常子宫平滑肌中存在差异(p<0.01),其中16种miRNAs在子宫平滑肌瘤细胞活性下调,最明显的是miR-16、miR-92a、miR-146a、miR-199a-2-3p;24种miRNAs在子宫平滑肌瘤细胞中的活性比对应的正常子宫平滑肌细胞中活性水平上调,最明显的是miR-221、miR-34a、miR-222、miR-21、let-7。结论:子宫肌瘤与正常子宫平滑肌之间miRNAs活性水平存在差异,表明miRNAs在子宫肌瘤的发病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提示miRNA有可能成为将来治疗子宫肌瘤的新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