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空间供需耦合研究

来源 :西北大学 | 被引量 : 20次 | 上传用户:seaboy2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引发城市日常生活空间错配,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促动城市经济活动方式转型,收入增加消费升级促使居民生活方式转变。大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空间作为其生活行为的载体,正发生深刻的改变和剧烈的重组。一方面,人文地理学研究人文化和社会化特征明显,研究由宏观描述向宏观微观相结合发展,学界日益关注居民生活空间环境和生活质量的考察。另一方面,城镇化不断推进,城市日常生活空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其供需问题已成为城市生活的重要焦点。调查、分析、评价和优化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空间的供给与需求,成为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的选题。本文以西安市居民日常生活行为和空间为研究对象,大数据方法和问卷调查方法相结合,采用地理信息系统、交通等时圈和网络调查平台等新技术手段,结合空间分析、计量分析和统计分析,对西安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空间供给和需求进行耦合研究。论文共分为十章。第一章是绪论,对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等进行了归纳。第二章为文献综述和研究框架,对相关概念进行了辨析,从不同研究主题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回顾、整理和评述,并总结了研究框架。第三章和第四章在建立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空间数据平台的基础上,对西安居民日常生活空间供给的基本特征进行梳理,并对生活设施空间供给的充足度进行了客观评测。第五章至第七章在居民日常生活线上线下调研的基础上展开,总结了居民生活行为的特征和偏好,对居民日常生活空间需求的满意度进行了主观评价。第八章将前述的客观评测和主观评价进行耦合研究,并对西安市日常生活空间的宜居性进行评价。第九章剖析了诸要素对居民日常生活空间供需的影响。对日常生活空间子系统相互关系、多要素相互作用进行探究,总结了影响因素间的作用机理,并对西安日常生活空间供需中凸显的问题提出优化策略。第十章是结论和展望,对上述研究进行整理,归纳出论文可能的创新点和不足,并展望未来继续深入研究的方向。文章主要结论有:(1)基于步行耗时等时圈评测,西安生活设施空间供给充足度结果为比较不充足,不同于基于服务半径生活圈的评测结果比较充足;基于步行耗时等时圈的评测,技术性更强、准确性更高,更能反映出生活设施供给的实际情况。由城市中心到城市外围,生活设施空间供给充足度逐渐降低。其中,交通设施、医疗卫生设施空间供给充足度一般,且区位差异明显;商业、文体设施空间供给充足度较高,充足;教育、养老、休闲设施空间供给充足度较低,且不充足;传统住区、单位房住区生活设施供给充足度较高,充足;城中村、商品房住区供给充足度较低,不充足;保障房住区供给充足度最低。(2)基于线上线下调查,西安居民住房空间、服务设施空间和生活设施空间需求满意度总体不高,介于一般与比较满意之间。生活设施空间方面,满意度三环内区域高于三环外区域;传统住区、单位房住区、商品房住区比较满意,城中村一般而保障房住区比较不满意。商业、交通空间接近比较满意;教育、医疗、户外休闲空间比较满意接近一般;文体和养老空间比较不满意接近一般。居民行前路径规划智能化,日常出行慢行化、公交化,出行范围扩大化;出行次数减少,日常出行夜间化和出行时间的增长。(3)西安日常生活空间供需总体耦合结果为一般适应,比较宜居BI-。其中医疗、商业、交通方面评价为一般幸福,宜居A-;教育、户外休闲方面为一般适应,比较宜居BI-;在文体娱乐方面为一般不协调,一般宜居BII+;在养老方面为一般剥夺,不宜居C+。二环内区域为一般幸福,宜居A-;二环外区域为一般适应,比较宜居BI-。传统住区和单位房住区为一般幸福,宜居A-;城中村和商品房住区为一般适应,比较宜居BI-;保障性住房为一般剥夺,不宜居C+。(4)城市日常生活空间的供需是诸多要素相互交织、综合作用下的产物。日常生活空间子系统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技术因素是城市日常生活空间供需的时代助力,治理因素是直接推力,经济因素是基础保障,人本因素是目标和主体,城市特质是空间条件和城市特色。(5)优化策略为鼓励强化住房空间功能,提倡租购并举、房住不炒;改进住区服务设施配置标准和方法,营造更高品质智慧社区;补短板、挖存量、优品质,精准化供给城市生活设施空间;尝试建立基于上门耗时的网络化生活设施供给评测标准。文章主要创新点有:(1)利用GIS和信息技术,搭建西安市居民日常生活空间数据平台;依据城市规划相关规范标准,探索基于路径耗时交通等时圈的生活设施空间可达性评测方法。基于14万余POI、AOI数据,对西安市2567个不同供给类型的住区进行了评测。(2)构建居民生活设施空间可视化供需耦合评价矩阵,对空间供给充足度和需求满意度进行耦合;基于耦合结果,建立西安市居民日常生活空间宜居性评价指标,指标分为四类12档。(3)从技术、治理、经济、人本因素和城市特质五方面梳理其对西安市居民日常生活空间供需的影响,揭示日常生活空间子系统相互关系,并总结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
其他文献
该文以陕西省长武县王东沟小流域为研究区,在坚持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原则下,通过实地野外调查和采集样品,土壤样品的理化分析,土壤侵蚀影响因素的
论文以位于江苏吕四侵蚀性细沙粉沙质海岸的茅家港岸段为例研究海岸工程影响下的岸滩地貌变化。通过分析吕四海岸的发育历史和动力环境,采用GIS技术对滩面地形图进行了数字化,
本文从资源赋存和区位条件、客源结构、资源价值评估等方面对麦积山和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名胜区进行了比较研究。希望此研究能推进风景名胜区资源价值评估的研究和实践的
中部五省区以其突出的区位优势,良好的自然及人文条件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占有较为重要的战略地位,尤其是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以中期工业化为主的阶段后,实施“取中战略”应成为我国
题目上的笔影突然清晰起来!寝室阿姨却破门而入,把我们逮了个正着!  “我是说你们寝室怎么这么亮,三个灯开着能不亮吗?学校不准开夜车!你们才高一啊,这么晚了,不累啊,你们这以后怎么搞啊?再抓到一次直接交给你们班主任处理。”  本来我还想找个“睡不着,写会儿题好睡觉”的理由搪塞,可一想起“终日昏昏醉梦间”的样子,话到嘴边只好咽下。和室友一起乖乖地关上灯,合上才写了两页的《重难点》。我们承诺下不为例,阿
期刊
该文从空间分析问题的计算困难的角度出发,研究了空间分析在网格计算环境上的计算模式,并以高计算量的空间分析问题、多组织参与的空间决策和空间模拟为案例,分析了如何利用
该文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出发,应用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去分析城市生态用地分布与格局,认为在制定城市绿地指标时,既要看到绿地的平面展布,又要看到绿地的立体扩展,要
人工智能在短短十几年内已逐步渗透社会生活方方面面。AI法律助手、AI管家、自动公交……AI已应用于多个领域并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确,人工智能极大方便了人类的生活,但我们看到它的益处时也应察其弊端。  自主性人工智能机器对人类社会存在潜在威胁。无人驾驶智能公交车若是程序出错、突然失灵,那后果不仅是一车人沉甸甸的生命,更是责任无处追究的悲痛。近日也已经有供幼儿教育、娱乐的机器人突然“原力觉醒”而误伤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