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疆风景油画的绘画语言研究

来源 :新疆艺术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yondzc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在兼容并包的艺术氛围和市场需求的影响下,中国的风景油画也有了进一步发展的契机,新疆油画在这种大的趋势下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这一时期新疆风景油画创作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新疆地处亚欧大陆的腹地,幅员辽阔,特殊的自然地质环境和地貌条件使其形成独特的自然景观,为新疆风景油画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艺术创作素材,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使得新疆的风景油画作品能够呈现出与内地迥然不同的艺术特点。这一时期的风景画家们不拘泥于对客观自然风光的描摹,将其绘画本体语言与自然景物结合,把自身的感受和情感融入到作品中,体现出新疆风景油画家的个性表现和审美倾向。本文主要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疆风景油画的绘画语言进行较为系统深入的论述,以期把握新疆风景油画创作规律,从而丰富和完善新疆现当代美术理论研究。因此,本文对新疆现当代美术理论体系的建构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本文主要论述了中国风景油画的发展概况,梳理风景油画进入中国的几个主要历史发展阶段和其绘画语言的发展概况,重点论述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疆风景油画的发展状况;第二部分,本文对这一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新疆风景油画家及其作品进行具体分析,从造型、色彩、空间、肌理等几个方面的论析新疆风景油画的绘画语言特征和其精神文化内涵;第三部分,本文论述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疆风景油画的创作成就及其影响。
其他文献
新闻标题、图片、色彩等视觉传播符号的编排、布局和应用对平面媒体突发事件报道的传播效果至关重要。台湾"四大报"对上海2014年末跨年踩踏悲剧事件进行了及时、高规格报道,
<正>瓶状微化石(Vase-Shaped Microfossils)是一类已灭绝的浮游微体生物遗留的囊壳(或称外壳)部分,其基本形态呈瓶状或泪滴状,顶端开口处常具一或长或短的颈。自1933年Ewet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