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画欣赏教学对中大班幼儿绘画表现的影响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17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术欣赏教育是幼儿园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丰富幼儿美感经验,培养幼儿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的主要途径。然而在现实中,由于存在着各种问题导致美术欣赏活动无法有效地开展。 本研究在调查幼儿名画选择倾向性的基础上,以幼儿选择的名画作为实验班幼儿欣赏的对象,对实验班幼儿实施欣赏教学。以教师的绘画范例作为对照班幼儿的欣赏对象,对对照班幼儿实施范例教学。通过调查和实验,分析幼儿选择名画的特点,探讨两种不同教学方法对美术特色幼儿园和一般幼儿园的中、大班幼儿绘画表现的影响,并比较幼儿在名画欣赏和教师范例两种不同教学方法下的绘画表现的差异。在前述研究基础上提出实施美术欣赏教育的具体建议。 研究结论:(一)名画选择倾向性的调查显示:1、幼儿在选择名画时强烈地注意颜色,对绘画题材产生自由联想的反应,并关注画面的局部特征。2、幼儿的选择倾向性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年龄差异不甚明显。(二)名画欣赏教学对于具有一定美术知识和技能的幼儿来说,效果更为显著,对于一般幼儿来说有一定的效果,但效果不如前者明显。(三)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幼儿的绘画表现产生不同的影响。范例教学有助于幼儿表现物体的基本特征和结构,使幼儿通过直观形象获得美术知识和对技法的了解,但运用得不恰当,容易造成幼儿的模仿。名画欣赏对幼儿绘画表现中的造型、色彩、构图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实验班幼儿在绘画表现上呈现出丰富多样性。(四)传统绘画中常用的工具和材料是油画棒、记号笔和铅画纸,研究发现:色纸剪贴的绘画形式是一种幼儿喜爱的表现形式,幼儿表现出与绘画较为相似的特点。中班幼儿能运用教师提供的各种几何图形和不规则纸形以及通过修剪进行表现,大班幼儿已能较灵活地运用色纸剪贴的方法来表现主题。 通过与大师作品的经常接触、对话和欣赏,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吸收了艺术大师们的线条造型、构图、对色彩的运用、作画方式等,作品中的某些艺术语言在潜移默化地丰富着幼儿的艺术感觉,这些有益的影响也必然会在他们的作品中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在实施美术欣赏教育时,教师和幼儿结合起来选择欣赏作品,既能形成欣赏的渐进性与系统性,又能兼顾幼儿的领受能力。教师可以在绘画表现的不同阶段出示范例或名画,同时,根据实际教学内容,把两种教学方法结合起来运用。 从国内已有的对幼儿美术欣赏的研究看,主要以大班幼儿为研究对象,未涉及中班幼儿,研究表明,中班幼儿已能对名画中的内容、形状、色彩等进行初步的感知和体验,并且在色彩的感知上具有直觉性,名画中的色彩对幼儿的影响较之造型、构图与构思更大。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尝试在中班进行名画欣赏。
其他文献
日本文学与其他民族文学的区别特征在于形成了一系列独特的文学概念和审美范畴。古典文学作品中出现了许多美学理念,我们都能从不同程度上寻找到共同的特征,并贯穿于日本民族
《荒原》创作于20世纪20年代,艾略特在1919年便开始构思《荒原》的创作片段,他当时的婚姻失败,物质财富上面没有得到改善,再加上一战后艾略特对当时萧条的社会的憎恶,都促进
“范式”就其一般的理解是指一个学术共同体所共有的精神信念和研究传统,以及在此基础之上所形成的理论模式和规则体系。自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1962)一书中提出这个概念
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动态的、不断革新的过程,是一个系统的、贯穿教师整个职业生涯的过程。为了确保教师专业的持续发展,教师应建立专业发展的动力基础—教师职业价值观。教师
生态文明,或称绿色文明、环境文明,是依赖人类自身智力和信息资源,在生态自然平衡基础上,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全球化协调发展的文明。生态文明的提出,可以说是人类对灰色文明
竞争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必然产物,不管是对早已步入市场经济的西方国家,还是现在正逐步建立市场经济的我国来说,面临着越来越多来自各个层面的竞争。对竞争力理论的研究虽然最近
一般数控机床在加工生产中是根据编制的加工程序进行工件的切削,加工过程中的一些参数如:切削速度、进给速度、切削深度等都是在编程时根据机床加工手册和操作者的经验确定。在
互联网从诞生的那一刻起,便开始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史料未及的影响。从个人生活的方方面到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无不折射出网络的影子。鉴于其巨大的力量,国内外的
为了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于Linux的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需要分析实时系统的任务管理,中断处理和存储管理。在改造Linux内核基础上,对任务管理,中断处理和存储管理进行精心设
本研究首先将粉煤灰和土壤按照不同比例混合并进行盆栽试验,分析粉煤灰对土壤理化性质以及草坪草生长的影响,确定粉煤灰草坪基质的最佳配比;在此基础上研究草坪栽培环境的植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