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世界农业发展历史可以看出,美国、法国、日本等世界发达国家在二战后兴起的农业纵向组织经营形式(农业一体化),通过实践已被证明是一条成功之路。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西瓜在我国的栽培面积和总产量均为世界首位。但千百年来,农作物的生产一直延续着分散型的种植模式。进入20世纪九十年代,农业结构调整工作在全国展开,各种作物产业化生产迅速兴起。进入“十·五”期间,我国各地西瓜产业化发展才进入起步阶段。“十一·五”期间,西瓜生产规模较大的省区依据当地西瓜栽培历史和自然条件开始提升本地区的西瓜产业。西瓜作为一种主要的农作物,在大兴区栽培历史悠久,明清时期曾是宫廷贡品。大兴区西瓜产业化的发展,与国外农业产业化发展相似,也是立足农村,政府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契机积极采取措施逐步确立产业格局。本文采用实证与科学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国内外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进行分析,并广泛调研国内外西瓜产业化发展现状,以及综合分析大兴区西瓜产业化发展历程,明确了现阶段大兴区西瓜产业化的重点是发展设施西瓜栽培。结论如下:出台保护设施扶持政策,大力发展设施农业,使大兴区设施农业面积居京郊之首。针对雹灾多发情况,出台政策性农业保险政策,为增收致富建起“防火墙”。开展科技助农工程,实现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瓜农,将农业新技术迅速转化为生产力。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使西瓜产业链条向市场领域延伸。但各项保障政策包含在全区农业的整体政策中,对西瓜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不是十分明确,政策机制保障作用有待加强。建议出台专项政策,避免项目实施中的重合和交叉,统一规划和有针对性的对西瓜产业加以指导,突出其比较优势,保障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通过区域性生产试验研究大兴区西瓜产业化的技术支撑,提出尽快培育设施栽培专用优良品种用于生产,采取综合措施防控病虫害发生,研究开发适合本区的设施配套技术体系保障设施西瓜生产发展;通过研究销售体系建设平台,提出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产后环节作用,成为瓜农和市场间的桥梁纽带,实施品牌战略,将“大兴农业”品牌和西瓜地理标志保护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西瓜产业链条,真正意义上实现大兴西瓜从产品到产业化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