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花粉阻隔剂联合鼻用抗组胺药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探讨联合用药是否能够有效缓解AR患儿鼻部症状,并提高患儿生活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2018年9月经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医院耳鼻喉科门诊诊治的变应性鼻炎患儿51例,根据应用药物不同,将其分单—用药组(26例)和联合用药组(25例)。单—用药组为单独使用鼻用抗组胺药(盐酸氮卓斯汀鼻喷剂)治疗,联合用药组为花粉阻隔剂联合鼻用抗组胺药治疗。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儿童鼻结膜炎生活质量调查问卷(PRQLQ),分别对两组患儿治疗前、治疗2周及4周时相关指标进行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和PRQLQ评分改变情况,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同时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VAS评分比较:VAS评分包括鼻塞、鼻痒、流涕和喷嚏四个项目。两组治疗前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给予药物治疗后,两组各项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联合用药组评分低于单—用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时间方面,治疗4周时两组各项症状评分低于治疗2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花粉阻隔剂联合鼻用抗组胺药治疗后的VAS总评分均低于单一使用鼻用抗组胺药治疗组,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症状缓解更明显。(2)PRQLQ评分比较:PRQLQ评分包括鼻部症状、眼部症状、活动方面、实际问题和其他症状五个项目。两组治疗前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给予药物治疗后,两组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联合用药组评分低于单一用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时间方面,治疗4周时两组各项评分低于治疗2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花粉阻隔剂联合鼻用抗组胺药治疗后的PRQLQ总评分均低于单一使用鼻用抗组胺药治疗组,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生活质量改善更明显。(3)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464,P>0.05),但联合用药组显效率(56.0%)高于单一用药组显效率(26.92%);(4)不良反应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花粉阻隔剂联合鼻用抗组胺药治疗儿童AR安全、有效,可改善患儿的鼻部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疗效进一步增加。无论从临床症状缓解程度、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患者主观依从性方面,还是从药物作用机制特点和用药安全性方面考虑,联合药物治疗具有一定优势,可作为儿童AR的一种治疗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