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后金融危机时代下,“现金为王”的财务管理理念再次回归,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更加注重对现金流的管理,且目前我国企业正肩负着完成战略转型升级的历史重任,如何防范和应对潜在的现金流风险已然成为现阶段我国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焦点。2015年国资委率先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央企业增收节支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了加强现金流量管理的要求。然而,相关政策文件的指导对于现金流风险的防范固然重要,但更多地应从企业自身出发,建立良好的监督和制衡机制,并采取相应的战略性措施加以实践指导,才有望从根本上实现现金流风险生成的可能。随着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不断完善,其风险防控的职能日益凸显,内部控制已经成为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中枢系统,现金流风险是与企业生存休戚相关的主要风险之一,自然与内部控制紧密相关。已有研究表明,现金流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管理层的自利行为、无效投资及控股股东的掏空行为等导致的现金流入流出配比失衡,究其本质实为代理问题。内部控制制度作为现代企业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制度,其制衡和监督的本质能够有效地制约股东和经理人的私利行为,减少代理冲突,降低现金流风险。此外,由于产权性质不同,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和代理冲突必然存在差异,预算软约束的存在也使得两种产权性质下的企业面临的现金流风险因“企”而异。基于以上理论分析和现实背景,并考虑到所需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选取2008—2017年我国沪深A股所有上市公司为初始研究样本,参考大多数学者的做法对初始样本进行了处理。文章首先借助相关理论构建了内部控制质量对现金流风险影响的分析框架,其次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和现金流风险现状进行了概述,最后通过构建实证模型详细分析了内部控制质量对现金流风险的影响以及两类代理成本的中介效应,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结论和建议。本文研究结果显示:1、内部控制质量的提高可以显著降低两类代理成本,并相应降低现金流风险;2、两类代理成本在内部控制对现金流风险的影响过程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且同等条件下,该中介作用在非国有企业中表现更为显著;3、不同产权性质下,内部控制质量对现金流风险的影响程度不同,同等条件下,在非国有企业中内部控制质量的提升更有可能降低现金流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