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社会经济的急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污染问题,各类水污染事件也在不断的发生。生产和生活中排放的废水已经远远超出了当下环境可承受范围。水污染问题也开始成为政府和社会大众热切关注的话题。 为此,国家在2015年颁布了《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水十条”,同时,《环境保护税法》也将在2018年正式开始设施。这一系列相关政策的出台促进了地方政府对污染治理的投入力度。预测到2020年,“水十条”的总的投入金额将会达到5万亿元。对于这么庞大的资金规模的投入,必定要大幅的增加财政资金的支出,对于地方政府来说无疑会有巨大的压力。所以,在面对刻不容缓的污染治理需求和财政资金的严重不足的两大难题下,政府需要引入民间资本和企业的技术来解决这一问题,而PPP模式无疑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最佳的选择。 PPP产生于上个世纪80年代,是一种新型的融资模式。通过这一模式,政府不仅可以解决建设项目带来的压力,满足社会大众对公共基础设施服务质量的要求,还可以给社会资本打开一个新的投资领域。 鉴于社会资本的逐利性,其投资项目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从项目中获得合理的回报,而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的特殊性使项目带给企业的回报只能是微利的。所以,如何有效地判断项目的投资价值和风险的防范将是污水处理PPP项目应用的重点。 本文共六个章节。第一章介绍了PPP模式的研究背景、意义和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第二章对PPP模式的相关理论做了具体的介绍。第三章主要论述PPP模式在污水处理领域的应用,对当下污水处理PPP模式的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第四章在介绍了丹棱县社会资本投资情况后,以丹棱县农村生活污水污水处理PPP项目为例,深入分析了项目方案、投融资的经济性、项目开发过程中的风险分析以及该项目在污水处理水价的调价机制制定上的具体做法,给项目做出客观的评价。第五章基于以上章节,为PPP模式在污水处理项目的应用上提出一些建议。第六章是对本文整体的一个总结,以及指出本文的研究缺陷。通过本文的研究,目的是为参与项目的双方在污水处理PPP项目的应用上提供参考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