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31”新政号称整个国内光伏发展历史上目前为止最为深入严苛的调控政策,政策目的直指限制光伏产业发展规模、严控政府指标、降低国家补贴,这将导致诸多投资者对光伏产业的未来发展充满了不确定性,也对光伏产业的后续发展增加了难度。但这次新政的下发也给整个行业进行了一次筛选,优胜劣汰的残酷过程后,将提高存活企业的竞争力、产业规模结构,最终产业的推动力由政府补贴政策向市场竞争转变,产业主体逐渐优化。当前光伏企业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在于初始投资成本高、资金回笼周期长,导致沉淀资金规模巨大、企业再投资受限等诸多问题突出,如何在严苛的政策环境下存活下来,关键在于解决企业融资问题,从而促进光伏发电项目和相关产品制造的应用、推广、市场转移和项目拓展。本文首先通过阐述国内光伏产业的发展背景以及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结合国内光伏产业发展概况,对光伏企业融资方式进行对比分析,分析资产证券化在产品特性、政策环境和实际应用层面的可行性;然后,以国内首单集中式光伏电站资产证券化案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基础资产的选择、交易结构和交易流程的设计、信用增级方式和所面临的其他系统性风险;结合案例分析的结果,提出以平台增信模式下的双特殊目的实体(Special Purpose Vehicle)结构,来设计另一种类型的光伏电站——分布式光伏电站资产证券化方案;最后总结研究成果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