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个人都有过后悔的体验,后悔是普遍存在的。随着个体经历更多的后悔事件,个体感觉更加消沉,生活满意度更低。若长时间沉浸在后悔中会对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带来巨大压力,影响个体身心健康。本研究旨在通过半结构式访谈搜集资料,了解成年人后悔心理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编制《成年人后悔心理问卷》,并结合《幸福感指数量表》,探讨成年人后悔的现状、差异,以及二者间的关系。之后,依据访谈及问卷的结果编制成年人后悔情景材料,探讨不同事件类型、行为方式及时间距离对后悔程度的影响。最后展开干预活动,采取认知行为取向团体辅导活动,探究自编的后悔干预方案对成年人后悔及幸福感的影响。本研究分成三个研究,主要使用访谈法、情境假设法、问卷法等研究方法,每部分研究结果如下:(1)研究一分为两部分:先是采用半结构式访谈对45名成年人进行深度访谈,探究成年人后悔心理的特点。之后,在质性研究的基础上编制《成年人后悔心理问卷》了解成年人后悔心理现状及与幸福感的关系。两部分的研究结果如下:①质性研究部分:后悔的本质是个体针对已发生事件,由反事实思维引发的,基于现实结果与更加理想的反事实结果之间的比较,伴有负性的情绪体验以及个体的自我指责,并表现出改变现实结果的意愿或行为;后悔的内容可概括为自我事件与他人事件。自我事件主要包括学业、工作、日常琐事、身体健康、时间管理、兴趣才能、钱财物质等;他人事件主要包括婚姻、恋爱、亲人陪伴、人际关系、子女养育等;后悔的原因可分为个体因素、事件相关因素及环境因素三个方面。个体的人格特质、内部归因和发展历程是影响后悔的个体因素;事件的价值感以及对结果的评估是影响后悔的事件相关因素:而影响后悔的环境因素则包括个体所处的现实条件以及与周遭他人的比较;后悔的表现形式既有外在表现也有内在体验,以内在体验为主。内在体验包括负性情绪和假设思维。外在表现包括言语与行为,言语既包含口头言语也包含书面言语;应对措施可分为消极应对和积极应对。消极应对包括压抑和逃避,积极应对包括弥补过去和转变认知。②量化研究部分:依据上述质性结果编制《成年人后悔心理问卷》,问卷共有24个题项,包含4个维度,分别是不作为后悔、作为后悔、后悔体验及后悔应对。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指标均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92,分半信度为0.806,各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729~0.827之间,分半信度在0.712~0.805之间。通过问卷施测发现,成年人后悔水平处于中上水平;处于成年晚期的个体后悔程度最低;初中及以下学历的个体后悔程度较高,而高中学历的后悔程度相对而言较轻;农村户口的成年人后悔程度高于城镇户口的成年人;结合《幸福感指数量表》,发现成年人后悔与幸福感呈显著负相关。(2)研究二依据研究一的结果编制后悔情境测验,采用6(事件类型)X2(行为方式:作为/不作为)X2(时间距离:一周前/一年前)X3(年龄:青年/中年/老年)的混合设计,探讨不同情境、行为方式及时间距离对后悔程度的影响。结果发现:①不同年龄段的个体对不同情境、行为方式、时间距离下的后悔程度评估存在差异。②在作为情境中,短时间距离的后悔程度高于长时间距离,在不作为情境中,长时间距离的后悔程度评估高于短时间距离。③近期时间距离下,作为虽然比不作为的后悔评分稍高,但不同的行为方式下的后悔程度不存在差异。远时间距离下,不作为情境的后悔程度远高于作为情境。④情境具有独特性。健康与兴趣情境的后悔程度在长期时间距离下后悔程度较高。学习努力、关心父母情境在近期的后悔程度高于长期的后悔程度,且在事情发生一周时的后悔程度均较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学习努力情境的后悔程度下降最快。⑤在作为情境中,成年晚期的个体对后悔程度的评分最低;在成年中晚期的个体中,被试对不作为情境的后悔程度的评分高于作为情境。(3)研究三采用2(前测/后测)X2(干预组/对照组)混合实验设计,结合认知理论编制后悔干预方案,以考察认知行为取向的团体辅导对改善成年人后悔心理以及提升幸福感的影响。结果发现:①通过《团体辅导效果反馈表》以及研究者与成员的主观感受可知,团辅效果的主观体验较好,成员认可和信任领导者和团辅活动,团辅产生的效果良好。②经认知行为取向的团体辅导干预后,成年人的后悔程度显著降低,主要体现在后悔体验与后悔应对上,幸福感得到显著提升,包括情感指数和生活满意度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