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S、ZnS及ZnxCd1-xS纳米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xiayouh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纳米半导体微粒已经吸引了科学家们的广泛关注。作为ⅡB-ⅥA族中重要的半导体纳米材料,CdS、ZnS具有不同于其体相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在许多领域有潜在的应用。因此,对这些半导体纳米微粒的合成方法的研究在国内外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活跃的领域。   在本文中,我们用简单经济的化学方法成功地在液相中合成,得到了CdS、ZnS半导体纳米微粒和复合结构ZnxCd1-xS纳米微粒。其合成路线为,以溶剂无水乙醇为反应介质.浓度为0.002mol·L-1的乙酸镉和乙酸锌、0.004mol·L-1的硫脲为反应前驱体,不同浓度的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大分子表面活性剂,整个体系在持续的强磁力搅拌下保持在乙醇回流温度下反应,分别制备得到了CdS和ZnS半导体纳米微粒。改变反应前躯体乙酸锌与乙酸镉的化学计量比,制备得到复合结构的ZnxCd1-xS纳米微粒。在N,N-二甲基甲酰胺为介质的体系中,反应恒温在100℃进行,同样得到了CdS、ZnS纳米半导体及复合结构ZnxCd1-xS纳米微粒。   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等测试手段对合成的CdS、ZnS半导体纳米微粒及复合结构ZnxCd1-xS纳米微粒样品进行光学性质及结构方面的表征。通过分析其在室温下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图,发现吸收峰值波长明显地朝短波长方向移动,这是由量子尺寸效应引起的“蓝移现象”。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发现制备得到的纳米微粒的尺寸都在20~60nm的范围内。这些样品在无水乙醇及N,N-二甲基甲酰胺中有良好的分散性和稳定性。荧光光谱测试结果表明合成的CdS及ZnS半导体纳米微粒可以产生较为明显的表面缺陷态发光。通过改变复合结构ZnxCd1-xS中的化学计量比,可以获得不同颜色的发光光谱。XRD的结果给出了典型的纳米半导体CdS晶体的衍射谱图。  
其他文献
端粒长度的动态平衡决定着细胞增殖潜能,对于相应的细胞功能至关重要。端粒长度缩短过程主要有细胞分裂过程中端粒缩短和端粒修剪(Telomere trimming)快速调控。端粒长度延长过程则是通过激活端粒酶活性或端粒延伸替代机制(ALT)延长反应。端粒缩短和端粒延长之间动态平衡决定干细胞和生殖细胞的端粒长度,表明端粒长度应当受到严格控制,而此过程中相关端粒结合蛋白起到重要作用。目前已知直接结合端粒重复
学位
Serpin(serine protease inhibitor)是一种多肽类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的总称,由350至500个氨基酸组成。2006年研究发现长双歧杆菌的菌体表面存在着Serpin,能够保护菌体抵抗外
纳米技术与生物技术结合的日渐成熟,使得生物器件逐渐向高速化,小型化,大容量信息储存化的纳米生物器件方向发展。晶体硅被广泛应用于传统生物器件中,而纳米尺寸的硅薄膜由于其独特的结构及特性,可以很好的代替晶体硅应用于新型的纳米生物器件中实现更高速准确的响应。本文将利用磁控溅射法制备铝掺杂纳米尺寸硅薄膜,利用飞秒激光泵浦-探测技术对其表面载流子超快动力学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使用磁控溅射法制备